臺北市
30°
( 32° / 28° )
氣象
2024-06-03 | 中央社

企業布局東南亞國家 須評估關稅對營運影響

企業布局東南亞國家須評估關稅對營運影響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603 11:08:20)美國總統拜登2024年5月14日宣布已指示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對來自中國大陸的一系列商品提高或開徵關稅,其中包括電動汽車(EV)、電動汽車電池、電池零件、半導體、太陽能電池、永久磁鐵以及某些鋼鐵和鋁產品,將新增的產業包括關鍵礦產和醫療用品。

此前,美國貿易代表署對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一系列原產地為中國大陸之商品徵收的關稅進行長期審查。這些關稅是根據1974年《貿易法》的301條徵收,須每四年審查一次。拜登的聲明將令一些美國進口商感到失望,在新的法令頒布前有人猜測這次的審查可能會有針對性地降低301條款稅率或取消某些關稅細目。然而,所有現有的301條款關稅一部分維持在當前水準,一部分增加,其中並沒有關稅被降低或取消。

多數臺商為了減少關稅對其運營的影響及分散供應鏈風險,對南向布局的需求增加。廠商應仔細評估提高的關稅對其運營的影響程度,以及能否從新的排除機會中獲益,並須密切關注中國大陸對美國措施的因應,評估任何報復措施帶來的影響。

新加坡商普華國際諮詢股份有限公司海關和國際貿易部協理郭維智分享,基於美國貿易代表署於2018年確定中國大陸在技術轉讓、智慧財產權和創新方面從事不公平或歧視性的政策和行爲,美國貿易代表署的審查涵蓋了受301條款約束的所有產品。這些關稅從7.5%到25%不等,適用於從中國大陸出口至美國大約550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

美國貿易代表署於2022年5月啟動了對301條款關稅爲期四年的審查。作為審查過程的一部分,美國貿易代表署考慮了來自有關各方約1,500條的意見,並進行多次不同機構間的會議,以考慮關稅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以及利用關稅消除中國大陸對美國貿易行為中的貿易不公平。

根據審查,美國貿易代表署得出結論,關稅有效地促使中國大陸消除這些不公平的政策和行爲,但尚需要採取進一步的行動。結論是拜登總統提高或開徵關稅的指令的基礎,其中一些關稅將於今年生效。(其他法案將於2025年或2026年生效)

關稅上調對美國進口商的影響關稅的上調可能會對美國經濟、消費者和貿易夥伴產生重大影響,這取決於受影響產品和產業的替代供應或生產來源的可用性和可行性。進口、製造或使用受影響產品的美國廠商應對其供應鏈風險機會進行全面分析,並考慮各種緩解策略,例如申請豁免、分散供應來源,或將關稅成本轉嫁給客戶或供應商的可行性。

許多廠商計劃將其供應鏈轉移到非中國大陸國家,以降低關稅和貿易合規之風險,尤其是那些受到美國政府採購要求而受美國貿易協定法(Trade Agreement Act, TAA)約束的產品。

布局新南向國家 需評估風險及建立制度當供應鏈需要改變時,大多數廠商會著重於關注關稅稅率和自由貿易協定(FTA)以達至節稅的目的。但在某些情況下,如果產品沒有完成實質性轉型,其原產國(COO)將保持不變。這意味著廠商仍需承受潛在的影響,尤其那些出口到美國的產品。

由於中美貿易戰、疫情因素乃至近期的俄烏戰爭,以成本效率為優先考量的全球供應鏈被迫改變,從「長鏈」轉為「短鏈」或「多鏈」的區域化發展新常態。臺廠在國際產業鏈分工體系中,長期扮演品牌商重要供應鏈角色,因此在供應鏈移轉的策略思維中,東南亞地區具有區域性的關稅協定優勢及市場潛力,成為關注焦點。

現今的新南向各國其特殊且差異化的國情與經商環境,與臺商原本熟悉的中國大陸截然不同,臺資集團不宜複製過去在中國大陸的思維來投資東南亞各國,應加強監管能力,設定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並配置更多資源來協助管理,諸如:尋求外部顧問協助評估風險且建立制度、對海外據點進行稅務健檢瞭解目前風險、導入數位化管理系統等,以健全臺資集團在新南向各國的供應鏈布局。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