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3°
( 35° / 28° )
氣象
2024-06-16 | 中央社

樂興之時音樂會 以交響樂關懷地球生態

在科技與工業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如何與大自然共處,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將推出「與天地和好」音樂會,希望透過古典樂喚起大眾對於環境生態的關懷,進而能夠採取實際行動愛護地球。

樂興之時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江靖波表示,工業革命之後,人類無止盡地掠奪自然資源,不僅地底、海底資源不擇手段被取用,連地球用以保護自己的臭氧層都被破壞,環境保護的行動刻不容緩,「這次樂興之時音樂會希望將表演藝術結合環境關懷,希望拋磚引玉,喚起各界身體力行」。

根據樂興之時的新聞資料「與天地和好」音樂會以3首交響樂作品,帶領觀眾從重工業、科技文明的發展,一路看見大自然的纖細奧妙,最終回歸天人合一,與地球環境握手言和的音樂旅程。

江靖波表示,音樂會開場是普羅高菲夫「第五號交響曲」的「第二樂章」,該作品創作於二戰期間,見證了人類工業、科技的發展。第二樂章充滿了緊湊節奏,宛如一台精準飛快、有條不紊的巨大機械,不安躁動的主題卻也似乎暗示諷刺著工業文明以來人類自以為是的急躁貪婪。

第二首「風徐行(How Slow the Wind)」則是日本當代作曲家武滿徹1991年創作,對於自然中的「時間」、「空間」都有著敏銳描述,樂作從精妙的細微變化來嘗試聲音的遠近,用音樂描繪出讓人聯想到風、海、浪的空靈。

江靖波說,壓軸西貝流士的「第五號交響曲」則是自然主義的代表作,西貝流士的音樂與大自然奧妙連結,「他未必寫景,景卻油然而生,連濕度與光線、空氣的密度都與音樂共構」。希望透過交響篇章呈現大自然的美好與奧秘,

「與天地和好」音樂會將於6月19日演出,地點在台北國家音樂廳。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