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4°
( 35° / 32° )
氣象
2024-06-17 | 中央社

112年自殺人數增2.9% 65歲以上輕生率降4.9%

衛福部今天公布112年死因統計,自殺死亡達3898人,較前一年增加2.9%。心理健康司長陳亮妤說,65歲以上自殺率下降4.9%,是近年首見下降,15到24歲自殺率雖仍上升但是趨勢趨緩。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今天公布民國112年10大死因統計,分別為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COVID-19、高血壓性疾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第10位為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

蓄意自我傷害(自殺)雖然在整體中並未名列前10,但去年自殺死亡人數達3898人,較前一年增加2.9%,標準化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12.7人;各年齡層中,僅65歲以上自殺死亡率較前一年下降4.9%,其餘年齡層有回升到108年疫情前水準趨勢,且在1到14歲、15到24歲、25到44歲等年齡層,皆排到前3大死因。

其中15到24歲部分,陳亮妤指出,衛福部去年與教育部合作推出「校園自殺個案關懷流程」,將校園裡輔導老師們接不住的孩子轉介到醫療系統;並推動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讓15到30歲民眾免費諮商3次,已服務6萬4059人次、轉介就醫8495人次。

陳亮妤表示,台灣年輕族群自殺率從103年開始上升,與美國、加拿大等國趨勢相近;去年數字雖仍上升,但上升趨勢趨緩,從結果看來,這2大措施有效,今年7月將再進一步推出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65歲以上長者部分,陳亮妤說明,過去老年憂鬱症常被誤認為是老化、疲憊造成,或是以身體不適、活力下降來表現,而遭忽視或誤認為其他身體疾病。

陳亮妤表示,去年老年憂鬱症篩檢共進行62萬人次篩檢,其中轉介就醫2800人次、轉介心輔1553人次、轉介其他心理衛生資源3606人次;去年自殺率下降4.9%,是近年首見下降,認為是篩檢策略奏效,將持續強化與各縣市衛生局合作擴大推廣。

至於25到64歲中壯年族群,陳亮妤指出,整體自殺率大致恢復到疫情前水準,但此族群有男性大於女性特性,經專家學者分析,認為與疫情後經濟活動恢復,職場三明治族群壓力增加有關,因此將開啟與勞動部對話,共同合作推動職場心理健康計畫改善。(編輯:張雅淨)1130617

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若須諮商或相關協助,可撥衛福部專線「1925」、生命線專線「1995」或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