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2° / 27° )
氣象
2024-06-25 | 中央社

極端氣候與鳥擊 國內航線飛航挑戰變大

民航局今天上午舉行「2024飛航安全管理國際峰會」,華信航空與立榮航空都談到極端氣候與鳥擊,讓國內航線的飛航挑戰變大。

立榮與華信是台灣兩家主要營運國內航線、尤其離島的航空公司,兩家公司都提到極端氣候與鳥擊對國內航線營運帶來的挑戰愈來愈大。

立榮航空總經理林志忠舉例,今年6月上半個月,立榮航空馬祖南北竿航線的派遣率只有55%,也就是近半航班都是濃霧或其他低能見度因素而無法飛行。

林志忠提到,2015年到現在,立榮航空班機因鳥擊而發生飛機葉片損傷或地停檢修就有16次,雖然機場在航機起降前有協助驅鳥的措施,仍希望民航局能做更廣泛的鳥相調查,能更有效進行鳥擊防治。

華信航空總經理張程皓也談到華信航機今年上半年遇到的鳥擊就有8次,尤其是在澎湖與台中,他認為這是營運上隱藏的風險。

張程皓說,目前國內航線主要使用ATR機型,一般在機場的轉場時間35分鐘,也就是必須在短時間內密集完成作業,但會遇上氣候因素機組員疲勞管理問題,在旅客對航班準點率要求下,航空公司有營運壓力,不過公司在安全考量下,堅持該重飛就重飛,該轉降就轉降。

交通部長李孟諺也到場致詞,他說,飛航安全的成就並非自然而然,而是仰賴服務提供者的共同努力。航空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也是一種責任,飛安比各種交通工具都敏感,各種細節都要注意。

李孟諺肯定峰會是很棒的交流平台,鼓勵與會者積極交流國內外實務經驗,以精進飛安管理,並持續確保台灣的航空安全維持在全球領先地位。

民航局長何淑萍強調,「飛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而且飛安是一個動態過程,在航空產業裡,航空公司與上下游領域的新進或資深人員,都在為飛安努力,主管機關則要扮演推動的角色,所有環節,都需要每個人做好最精密的準備,帶動整個體系對飛安的追求。

何淑萍也與華航、長榮、星宇、台虎、立榮及華信6家航空公司高階管理人座談,深入探討領導力在公司安全文化中的影響,並廣泛交流對全球航空市場展望以及機隊調整計畫。

民航局副局長林俊良說,飛安就是有風險但不能冒險,不能自我感覺良好,並應有自我察覺能力。飛安不是靠感覺,而是經由數據量化,才可知道表現到何種等級,是標準太低或未察覺到異樣。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