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2° / 28° )
氣象
2024-07-18 | 中央社

愛美穿耳洞長出蟹足腫 醫提醒注意有無疤痕體質

28歲林姓女子穿耳洞後反覆紅腫化膿,移除耳環後傷口逐漸復原,卻在耳廓上長成腫塊。醫師今天指出,若本身是疤痕體質,甚至長過「蟹足腫」,就有較高感染、長疤風險。

現代人追求美麗,會在身上不同部位打洞後穿戴飾品,甚至可能不只打1個,飾品樣式與材質也五花八門。雖然這些孔洞很小,但是仍有感染及形成疤痕風險。

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醫師黃季怡在衛教記者會說明,林姓女子求診時,是想要切除左耳廓上有突出腫塊,原來是1年前穿了耳洞,之後反覆紅腫、化膿持續2個月,後來將耳環移除,傷口逐漸復原,卻於原傷口處發現突起,且逐漸長大成2公分球狀、底部與耳骨相連的「蟹足腫」,經注射治療後改善。

至於穿戴飾品的洞如何形成,黃季怡解釋,是在選定部位穿刺傷口,置入異物固定,等傷口癒合形成(瘺)管。傷口通常約2週長出新生皮膚、4週後較穩定,但若遲未癒合,或有局部紅腫、痛、分泌物增加、組織腫脹、脫屑增加等狀況,就可能是發炎感染,建議先終止置入異物,待組織完全恢復健康,再重新考慮打洞。

黃季怡提醒,若本身過去受傷後疤痕增生較大,甚至小傷口也長出超過傷口範圍的「蟹足腫」,體質就較不適合穿洞,要特別小心照顧傷口;有免疫系統問題、免疫抑制劑使用患者更不建議。此外,若先前佩戴飾品有過敏經驗的易過敏體質者,發生發炎感染、異物嵌入、疤痕增生及組織變形等狀況的機會也較高。

除了本身有無疤痕體質,穿洞部位也有差別,例如打在耳骨就有較高長疤風險;留意皮膚消毒,固定物材質也要注意,穿洞後則務必要注意傷口護理,並耐心等待傷口穩定,癒合良好才可換戴其他飾品,換戴其他飾品也要注意是否造成過敏。

若出現疤痕增生,務必盡早治療,黃季怡說,目前最常見治療方式是類固醇注射,注射次數依個人狀況有所不同。此外,也有冷凍治療、貼矽膠片、染料雷射、手術等選擇。在疤痕體積小時治療,可避免疤痕擴大,縮短治療時間。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