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0°
( 20° / 19° )
氣象
2024-07-22 | 中央社

勤業眾信揭示《2024年全球稅收政策調查》展望未來稅務五大趨勢發展觀點

勤業眾信揭示《2024年全球稅收政策調查》展望未來稅務五大趨勢發展觀點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722 14:59:18)國際貿易的盛行和數位科技的變革,加之氣候與永續議題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也連帶影響稅務趨勢。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22)發布《2024年全球稅收政策調查報告》,調查聚焦五個正在重塑全球稅務格局的政策主題,包括「透明度與報告、稅收數位化、國際稅收改革、工作的未來,以及氣候與永續」。勤業眾信建議,稅務領導者應樂觀面對AI帶來的好處並保持謹慎的態度,同時,在氣候與永續方面,歐盟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已成為焦點,呼籲企業應配合各地區政府所定義之概念和藍圖逐步調整自身稅務部門之發展。

勤業眾信稅務及法律營運長張宗銘資深會計師指出,全球大型跨國企業面臨的競爭日益增長。儘管支柱二是一項根本性的變革,但相較之下,隨著科技與相關之稅務揭露規範,稅務數據之管理使得稅收的透明度和數位化影響更大。未來稅務工作者除了須面對企業稅收的挑戰外,跨境遠距工作的稅收規則協調之需求亦會提高。稅務人才應持續培養多元能力,以接受未來稅務科技帶來越趨複雜的管理數據。

@《2024年全球稅收政策調查報告》正在重塑稅務環境的五個主題

一、稅務資料的透明度與報告揭露需求增加法規的修訂,使得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大的資訊揭露壓力,更需要透明披露稅務數據。在Deloitte 全球(Deloitte Global)本次的報告中顯示,大多數受訪者認為,國別報告的公開將導致稅收透明度披露的增加。以支柱二為例,儘管這是一項根本性的變革,但稅收透明度和稅收數位化影響將更大。隨著支柱二產生新的報告義務,跨國企業需接受稅務科技來管理複雜的數據,以達到資訊揭漏之透明度。企業希望報告的內容能讓利益相關者理解稅收數據背後的背景和情況。加上環境、社會和治理(ESG)討論的深入,稅務數據將被納入更廣泛的報告中,部門間的協調將是實施稅收透明度戰略的關鍵。

二、AI科技加速稅收數位化,簡化工作流程稅務流程的數位化將變得更加普遍,但也使許多受訪者擔心成本和複雜性會增加。受訪者對未來三年內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於稅務遵循普遍持樂觀態度,但對預期的好處仍持謹慎態度,其中有66%的受訪者希望GenAI可以在被更廣泛的使用。另外,報告也點出,即便初期需要大量軟體投資,但企業對電子發票和電子貿易/海關要求在簡化合規方面更有信心。

三、國際稅收改革預估將會掀起新的國際稅務競爭支柱二以及支柱一和數位服務稅在國際稅收領域的核心地位,尚未完全顯現其影響。儘管如此,絕大多數受訪者預計支柱二將在未來三年內實施,但對於是否會增加複雜性或透過整理現有措施帶來簡化仍存在分歧。未來,更多國家可能會引入與支柱二相容的稅收優惠措施,這將成為新的稅收競爭形式。企業面臨著揭露更多稅務數據的壓力,來自其他政策領域的要求也在增加。這些報告負擔將影響稅務人員的核心業務活動,需花費更多時間和資源。不過,未來OECD和歐盟委員會(EU Commission)打算在支柱二後持續修訂調整以減少稅法雜亂。

四、展望未來的稅務工作型態跨國的遠距工作在稅務領域仍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概念,但其影響已經顯現。根據本次的調查顯示,國際遠距工作的稅收影響在非洲受訪者中排名第一。企業需更加關注員工跨國遠距工作之餘企業的稅收影響,其次是員工稅收和社會保障問題。同時,亦需要更全面地考慮國際遠距工作的稅收、法律和監管風險,並制定相關的保護措施。

五、氣候與永續帶動新的稅務機制與挑戰在各種環境稅中,能源消費稅對受訪者的影響最大,而廢棄物及污染稅的影響則最小。而Deloitte全球的調查中也揭示了碳定價制度的預期好處,例如氣候變化緩解和乾淨的科技,與實際管理中的挑戰,例如高合規成本和複雜的立法之間的矛盾。未來,更多地區可能會引入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或類似的碳定價措施,以推動企業採用更乾淨的科技,減少排放,促進向低碳經濟的轉型。

※《2024年全球稅收政策調查報告》:https://deloi.tt/3LOHgRD本次勤業眾信《2024年全球稅收政策調查報告》調查對象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1,012位專業人士,其中69%是稅務領導者,28%是首席財務長(CFO),其餘3%為其他高階管理人。這些受訪者分布在28個國家,涵蓋了多個產業,包括消費品業(27%)、能源、資源與工業業(23%)、科技、媒體和電信業(22%)、金融服務業(占總數的20%),以及生命科學與醫療保健業(8%)。所有受訪公司的上一財年全球年收入最低為一億美元,其中90%為在兩個或更多國家運營的跨國組織。調查旨在檢視企業對各種稅收政策改革和趨勢的看法、關注點和因應措施。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