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7 | 中央社
陽明交大揭恐懼記憶調控 特定腦細胞助避反應過度
陽明交大與丹麥、奧地利團隊合作,發現恐懼經驗會活化小鼠腦中特定區域的小群神經細胞,避免對恐懼記憶過度反應,可望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提供新療法,研究登上國際期刊。
這項研究由陽明交通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連正章團隊,與丹麥阿爾胡斯大學(Aarhus Universitet)教授馬柯.卡波格納(Marco Capogna)、奧地利因斯布魯克醫學大學(Medizinische Universitat Innsbruck)教授佛蘭契斯柯.費拉古提(Francesco Ferraguti)合作發表,並於5日登上國際期刊「細胞報導」(Cell Reports)。
連正章表示,大腦中的中央杏仁核神經細胞群,會調節恐懼情緒,但先前尚不清楚這個區域內是否有特定神經細胞會形成恐懼記憶,並調節回憶恐懼經驗時的應對行為。
研究團隊讓小鼠多次經驗,在聽到1段聲音後受到輕微腳部電擊,發現恐懼經驗會長期強化小鼠的中央外側杏仁核1小群負責抑制恐懼記憶的神經細胞。但若這些被恐懼經驗活化的神經細胞被抑制,卻發現小鼠聽到聲音後,靜止不動的時間增長、表現得更恐懼。
這項研究結果指出,這些神經細胞會如「煞車」般調控記憶,以避免小鼠過度反應,顯示小鼠對於恐懼記憶的反應比過往文獻認為的神經機制更複雜。這項新發現有助於減少恐懼的負面影響,並有望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提供新治療方法。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發布新聞稿說明此篇研究成果,並邀請相關專家解析。
成功大學藥理學科暨藥理學研究所講座教授簡伯武長期研究恐懼記憶消失與形成,他透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指出,這是首次有研究完整提出證據,證明這種抑制性神經元的記憶,可以作為表達恐懼的「控制器」,提供未來研究如何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新策略。
目前恐懼焦慮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臨床心理療法,大都採用暴露療法,將患者暴露於恐懼的情境,但不會遭受危險,數次以後患者就會認為該情境是安全的,而不再心生恐懼。簡伯武指出,目前暴露療法的詳細原理尚不清楚;這篇研究可能有助推測其機制。
這項研究由陽明交通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連正章團隊,與丹麥阿爾胡斯大學(Aarhus Universitet)教授馬柯.卡波格納(Marco Capogna)、奧地利因斯布魯克醫學大學(Medizinische Universitat Innsbruck)教授佛蘭契斯柯.費拉古提(Francesco Ferraguti)合作發表,並於5日登上國際期刊「細胞報導」(Cell Reports)。
連正章表示,大腦中的中央杏仁核神經細胞群,會調節恐懼情緒,但先前尚不清楚這個區域內是否有特定神經細胞會形成恐懼記憶,並調節回憶恐懼經驗時的應對行為。
研究團隊讓小鼠多次經驗,在聽到1段聲音後受到輕微腳部電擊,發現恐懼經驗會長期強化小鼠的中央外側杏仁核1小群負責抑制恐懼記憶的神經細胞。但若這些被恐懼經驗活化的神經細胞被抑制,卻發現小鼠聽到聲音後,靜止不動的時間增長、表現得更恐懼。
這項研究結果指出,這些神經細胞會如「煞車」般調控記憶,以避免小鼠過度反應,顯示小鼠對於恐懼記憶的反應比過往文獻認為的神經機制更複雜。這項新發現有助於減少恐懼的負面影響,並有望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提供新治療方法。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發布新聞稿說明此篇研究成果,並邀請相關專家解析。
成功大學藥理學科暨藥理學研究所講座教授簡伯武長期研究恐懼記憶消失與形成,他透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指出,這是首次有研究完整提出證據,證明這種抑制性神經元的記憶,可以作為表達恐懼的「控制器」,提供未來研究如何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新策略。
目前恐懼焦慮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臨床心理療法,大都採用暴露療法,將患者暴露於恐懼的情境,但不會遭受危險,數次以後患者就會認為該情境是安全的,而不再心生恐懼。簡伯武指出,目前暴露療法的詳細原理尚不清楚;這篇研究可能有助推測其機制。
最新生活新聞
-
-
父母年前吵翻!逼問16歲兒「要跟誰」他做1決定 媽冷眼:沒你這兒子
(31 分鐘前) -
全台唯一主祀月老廟!拜月老時有2禁忌要注意 不然愛人恐飛了
(59 分鐘前) -
翁章梁慰勞清潔隊員 頒發春節加菜金
(59 分鐘前) -
合作金庫岡山分行慰問岡山榮家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