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6 | 中央社
成大「113 年UR 大學部研究活動」 助新鮮人探索學術與科研 儲備未來
國立成功大學協助大一新鮮人探索有興趣的科研領域、思考未來無限的可能。9 月 4 日至 6 日盛大推出「113 年 UR 大學部研究活動-聯合講座暨海報展、實驗室參訪」,吸引約 200 名新生參加。從聆聽學長姐分享參加國際競賽獲獎、籌組新創團隊等心路歷程,到參訪尖端、重量級實驗室或研究中心等,都讓新生對校園研究量能有更具體的認識,進一步促成心動萌發投入科研之意向。
成大為厚植學術內涵,培養大學生的學術研究風氣,讓學術持續紮根,自 108 年起,以新生為對象在開學前舉行「UR 大學部研究」活動。以期協助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研究計畫撰寫、發表技巧、學術誠信、團隊合作、資料收集與分析能力、規劃能力等七項關鍵能力,也為國家儲備科研創新人才。
莊偉哲副校長出席 4 日下午在勝利校區未來館舉行的「113 年」開幕式,他告訴新生,成大有豐富的學術與研究資源,來到成大在自己學習領域外,也建議跨領域學習,從而拓展個人視野,充實自己能力,為日後做準備。莊偉哲副校長也提醒大家,進入大學不僅是知識學習,還要學習溝通、學習團隊合作,學習具備領導的能力。
劉全璞研發長致詞指出,過去都說進入大學有三大必修學分,學業、社團、戀愛。但這三學分之外還有更重要的第四必修學分-研究。有些學生大三、大四才憂慮該不該讀研究所、日後職涯發展,其實,投入研究領域就能為自己找出方向或答案。UR 大學部研究活動邀來學長姐團隊分享做研究、實現夢想、參加國際競賽等歷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透過研究找到奮鬥目標。
今年聯合講座邀請到「討海人-成大人力潛艇隊」、「台灣生技藥研團隊」、「Gemini Space 團隊」、「惡地協作團隊」、「Colelpis 團隊」等 5 個團隊與新鮮人面對面交流。
全程聆聽講座的水利系新生潘同學說,個人對工程、實作有興趣,UR 大學部研究活動學長姐們分享學習、研究的經驗與歷程,應該對未來 4 年有幫助。希望日後能有機會加入其他研究團隊,與校外或國外同儕砌磋學習,為未來儲備更多的能量。
中文系新生許同學指出,文科學生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一般都比較弱勢,自己特意來參加 UR 大學部研究活動,好了解學校的資源也藉此認識其他的系。上台分享的團隊都很讓人崇拜,這些團隊會跨域招收成員,有的團隊男、女比例很均衡,這些都給文科的自己不少的信心,有機會也想投入研究新創團隊。
「討海人」團隊,今(2024)年攜帶第二代自製潛艇「Pegasus 佩加索斯號」參加 6 月在英國樸茨茅斯(Portsmouth)每兩年舉辦一次的歐洲國際人力潛艇競賽(European International Submarine Races 2024,eISR 2024),勇奪歐洲國際人力潛艇競賽第五名。
台灣生技藥研團隊創立的BT&D² 醫藥平台研發系統,提供藥物標靶配對與供應、配方優化、藥研資訊與生醫功效驗證等產品服務。在新藥方面,能大量縮減傳統臨床前研發階段高成本與耗時長的問題,還能修飾藥物結構與優化中西藥配方。
Gemini Space團隊今年 6 月前往美國參加由美國航太學會(American Astronautical Society,簡稱 AAS)主辦之罐頭衛星競賽(Can sat Competition)決賽,獲得全球第八、亞洲第一好成績。是競賽舉辦 20 年來首次有台灣的團隊參賽。
惡地協作 USR 成功大學 12 位教師以及 3 位專任助理,在左鎮、龍崎、內門、田寮等惡地社區,透過教學和研究,與在地夥伴合作,連結跨領域師生,串聯場域經營,推動台灣西南惡地共學、共做、共感的創生實踐
Colelpis 團隊,在 2024 年 6 月前往美國波士頓參加霍特獎競賽,代表成大與全球區域校園賽 390 組優勝團隊進行商業提案競賽。透過將鳥類羽毛中的奈米結構應用在數位裝置,取代使用傳統顏料在製造過程中面臨的環境污染、法規限制、材料及能源浪費、顏色持久度及品質、健康危害等問題。
最受期待的實驗室參訪於 5 日、6 日展開。對航空太空有興趣,對儲能科技感到好奇的學生,在主辦單位安排下前往歸仁校區參觀「航空太空科技研究中心」、鋰電池實驗室。有意探索生物與海洋領域的學生則前往安南校區參訪「前瞻蝦類養殖國際研發中心」、水工試驗所、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對生醫、科技感興趣的學生則參訪位於校本部的奈米醫學中心、前瞻醫療器材中心、馬達科技中心、跨維綠能材料研究中心等。
選擇參觀奈米醫學中心的醫學系新生張同學說,個人對醫學科學研究很有興趣,高中時曾以醫材為主題參加科展。希望日後在臨床外還有機會做研究,成大針對新生舉辦實驗室參訪活動,當然要把握機會參加。
來自高雄的機械系新生王同學選擇參觀跨維綠能材料研究中心。王同學表示,自己喜歡實作,因為會很有成就感,曾動手做過藍芽音箱、充電器等。做研究最終目的在落實應用,很想探究跨域科學,開學前能夠參觀跨維綠能材料研究中心覺是很好的經驗。
成大為厚植學術內涵,培養大學生的學術研究風氣,讓學術持續紮根,自 108 年起,以新生為對象在開學前舉行「UR 大學部研究」活動。以期協助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研究計畫撰寫、發表技巧、學術誠信、團隊合作、資料收集與分析能力、規劃能力等七項關鍵能力,也為國家儲備科研創新人才。
莊偉哲副校長出席 4 日下午在勝利校區未來館舉行的「113 年」開幕式,他告訴新生,成大有豐富的學術與研究資源,來到成大在自己學習領域外,也建議跨領域學習,從而拓展個人視野,充實自己能力,為日後做準備。莊偉哲副校長也提醒大家,進入大學不僅是知識學習,還要學習溝通、學習團隊合作,學習具備領導的能力。
劉全璞研發長致詞指出,過去都說進入大學有三大必修學分,學業、社團、戀愛。但這三學分之外還有更重要的第四必修學分-研究。有些學生大三、大四才憂慮該不該讀研究所、日後職涯發展,其實,投入研究領域就能為自己找出方向或答案。UR 大學部研究活動邀來學長姐團隊分享做研究、實現夢想、參加國際競賽等歷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透過研究找到奮鬥目標。
今年聯合講座邀請到「討海人-成大人力潛艇隊」、「台灣生技藥研團隊」、「Gemini Space 團隊」、「惡地協作團隊」、「Colelpis 團隊」等 5 個團隊與新鮮人面對面交流。
全程聆聽講座的水利系新生潘同學說,個人對工程、實作有興趣,UR 大學部研究活動學長姐們分享學習、研究的經驗與歷程,應該對未來 4 年有幫助。希望日後能有機會加入其他研究團隊,與校外或國外同儕砌磋學習,為未來儲備更多的能量。
中文系新生許同學指出,文科學生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一般都比較弱勢,自己特意來參加 UR 大學部研究活動,好了解學校的資源也藉此認識其他的系。上台分享的團隊都很讓人崇拜,這些團隊會跨域招收成員,有的團隊男、女比例很均衡,這些都給文科的自己不少的信心,有機會也想投入研究新創團隊。
「討海人」團隊,今(2024)年攜帶第二代自製潛艇「Pegasus 佩加索斯號」參加 6 月在英國樸茨茅斯(Portsmouth)每兩年舉辦一次的歐洲國際人力潛艇競賽(European International Submarine Races 2024,eISR 2024),勇奪歐洲國際人力潛艇競賽第五名。
台灣生技藥研團隊創立的BT&D² 醫藥平台研發系統,提供藥物標靶配對與供應、配方優化、藥研資訊與生醫功效驗證等產品服務。在新藥方面,能大量縮減傳統臨床前研發階段高成本與耗時長的問題,還能修飾藥物結構與優化中西藥配方。
Gemini Space團隊今年 6 月前往美國參加由美國航太學會(American Astronautical Society,簡稱 AAS)主辦之罐頭衛星競賽(Can sat Competition)決賽,獲得全球第八、亞洲第一好成績。是競賽舉辦 20 年來首次有台灣的團隊參賽。
惡地協作 USR 成功大學 12 位教師以及 3 位專任助理,在左鎮、龍崎、內門、田寮等惡地社區,透過教學和研究,與在地夥伴合作,連結跨領域師生,串聯場域經營,推動台灣西南惡地共學、共做、共感的創生實踐
Colelpis 團隊,在 2024 年 6 月前往美國波士頓參加霍特獎競賽,代表成大與全球區域校園賽 390 組優勝團隊進行商業提案競賽。透過將鳥類羽毛中的奈米結構應用在數位裝置,取代使用傳統顏料在製造過程中面臨的環境污染、法規限制、材料及能源浪費、顏色持久度及品質、健康危害等問題。
最受期待的實驗室參訪於 5 日、6 日展開。對航空太空有興趣,對儲能科技感到好奇的學生,在主辦單位安排下前往歸仁校區參觀「航空太空科技研究中心」、鋰電池實驗室。有意探索生物與海洋領域的學生則前往安南校區參訪「前瞻蝦類養殖國際研發中心」、水工試驗所、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對生醫、科技感興趣的學生則參訪位於校本部的奈米醫學中心、前瞻醫療器材中心、馬達科技中心、跨維綠能材料研究中心等。
選擇參觀奈米醫學中心的醫學系新生張同學說,個人對醫學科學研究很有興趣,高中時曾以醫材為主題參加科展。希望日後在臨床外還有機會做研究,成大針對新生舉辦實驗室參訪活動,當然要把握機會參加。
來自高雄的機械系新生王同學選擇參觀跨維綠能材料研究中心。王同學表示,自己喜歡實作,因為會很有成就感,曾動手做過藍芽音箱、充電器等。做研究最終目的在落實應用,很想探究跨域科學,開學前能夠參觀跨維綠能材料研究中心覺是很好的經驗。
最新生活新聞
-
-
臺南市政獲獎成績斐然,幸福城市再升級
(1 小時前) -
回婆家大掃除「1人清5樓」除夕煮20人飯菜 媳婦不忍了1招反制
(2 小時前) -
白河榮家圍爐慶生餐會 住民長輩溫馨歡喜迎小龍年
(3 小時前) -
父母年前吵翻!逼問16歲兒「要跟誰」他做1決定 媽冷眼:沒你這兒子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