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6°
( 17° / 16° )
氣象
2024-09-13 | 中央社

離散的植物看見自己 台裔作家李潔珂思索歸屬感

「就像我筆下的植物,我也是一邊遷移,一邊說故事」,加拿大籍台裔作家李潔珂昨晚在大稻埕郭怡美書店舉辦新書「離散的植物」分享會,暢談自然書寫與身分認同的定義。

「離散的植物」是環境歷史學家李潔珂(Jessica J. Lee)繼前作「山與林的深處」後,再推出兼顧人文思考與生態關懷的跨域作品,從觀察植物界的傳播與擴散,思索邊界、家、遷徙與歸屬的意義。昨晚活動也邀請「沒口之河」作者黃瀚嶢擔任與談人。

很多人認為得走進「大自然」後才能創作自然書寫,但李潔珂覺得很奇怪,「明明我們正身處自然中,人也算是動物,食物裡的菜、稻米也是植物的一部分」,並非在「自然」裡才能互動。在當代,自然書寫方向逐漸被挑戰,新一代作者更會將個人感受投射在植物上。

植物可能意外離開原生地,或被異國採集者刻意搜羅帶走,又或被離鄉背井者因想帶上一小部分「原鄉」伴身移動。李潔珂觀察形容「外來種」植物的詞彙,應用在人類身上時往往就是對應著「移民」。

「詞語的選用源自於個人文化與歷史背景,也會吐露我們怎麼看待植物、動物甚至自己」,某種程度她也像在變動世界裡播遷的植物。身分認同曾是她生命難解的一道題,因為混血面孔常有人問李潔珂:「妳來自哪裡?」她只能笑笑回應:「這很複雜,你有多久時間能聽?」

出生成長於加拿大的李潔珂,父親是英國人,母親是台灣人,曾於英國求學,目前與家人長居在德國。許多人認為家像植物的根般固定在一處,對李潔珂而言,家卻是不斷移動,讓她不禁思考:「難道現在住德國,加拿大就不是我家嗎?」在書寫離散、傳播的植物過程,也像是她在挑戰、思索家的定義。

撰寫「山與林的深處」時她確實帶著很多未解的答案,尤其對身上的華人血統。經歷戒嚴環境的母親70年代離開台灣,李潔珂所有關於台灣的回憶凍結在那刻,直到過世外祖父生前留下的信件引她回台灣,她才從台灣人與土地的生活多樣性連結,為自己找到歸屬感。

李潔珂坦言,過去寫第一本書「轉身」時,以「華裔」自稱,覺得不足以描述自己「台裔」血統,便再以半個台灣人、半個白人形容,卻又彷彿感覺自己不是完整個體。最終在寫完「山與林的深處」後如釋重負,終於對自己的身分感到自在:「我是台灣人,是白人,也是加拿大人,這些身分構成了整體的我,多元背景是我的超能力」。

不過她看著女兒日漸長大,尤其丈夫又是委內瑞拉裔美國人,彼此血液裡的多元背景,或許會讓女兒有更複雜的認同困惑。因此,李潔珂想為「家」找到新定義,是否能不限縮於居所或物理的實體環境,「語言、文化系統或食物同樣能留下熟悉的感覺,我想為女兒找到不同於傳統的歸屬感依附」。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