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1°
( 32° / 29° )
氣象
2024-09-23 | 中央社

2024台灣仿生設計競賽 台經社「循環經濟獎」出爐

台灣經濟研究社社長孫智麗日前(9/20)受邀出席2024台灣仿生設計競賽頒獎典禮,頒發由台經社所設立之「循環經濟獎」,鼓勵青年師法自然、融入循環設計概念來解決問題,呼應台經社成立宗旨,以永續發展趨勢與政策研究為基礎、倡議永續創新的經濟模式。2024台灣仿生設計競賽主題為替台灣提出「極端氣候的仿生適應策略」,台經社「循環經濟獎」由朝陽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與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聯合團隊,以「竹止您撞柱」仿生交通警示柱獲得獎狀與獎學金1萬元。

近年因各種極端氣候造成的道路以及交通安全問題不勝枚舉。交通警示柱主要作用在於分隔交通車流以提高安全性,防止事故發生,同時保護區域內人員和設施。面對極端氣候的影響(如濃霧、豪大雨),使得用路人視線不清、降低其能見度而撞上交通警示柱。現今市面上的交通桿材質多為脆弱容易毀損,除無法阻擋車輛在撞擊時減少其衝擊力致使車輛嚴重毀損,駕駛人也可能受重傷,對向的駕駛或是行人,也可能被衝撞來的車輛所波及,歸咎其因,交通柱內部結構空心、外層薄,導致易毀損,除需不斷更換新柱,其廢棄物相對不環保。

團隊將仿生的重點放在交通警示柱的內部構造,以羅漢竹的空心管狀莖中維管束型態構造為改良的靈感,並師法竹子螺旋纏繞纖維,有效的透過厚薄的反向纏繞纖維得到強化,預期能使交通柱抗壓強度大、彈性好、具韌性,讓交通柱在被撞擊時因有韌性不易斷裂,減少汽機車的衝撞力,減少人員傷亡。此外,在製作的材料上,團隊欲使用相對環保、能循環利用的材質,比如以消費者使用過後回收再生的PCR再生塑膠,減少廢棄物、提高材料使用效率。

孫智麗社長認為,塑膠的使用在現今社會及經濟發展上有其必要性,青年透過師法自然來提升塑膠材料的使用效率,不但呼應國際循環經濟及資源循環趨勢,也累積以創新思考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值得鼓勵。極端氣候下,人類社會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全球不但提倡跨界,也鼓勵與自然合作來解決問題。台經社將持續推動理解自然、以生物為基的經濟模式。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