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7°
( 29° / 27° )
氣象
2024-09-30 | 中央社

研究:3/4吸毒女性童年曾受創傷 籲納處遇評估

國衛院最新研究指出,超過3/4女性毒品使用者童年曾經歷身體或精神虐待、疏忽或家庭失能等「逆境經驗」,且童年逆境也增加遭遇不良親密關係風險,呼籲將此納入處遇評估。

這項研究由國家衛生研究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合聘研究員、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兼醫學系公衛學科主任陳娟瑜率領團隊進行,並已發表於「台灣公共衛生雜誌」。

「童年逆境經驗」泛指兒童或青少年時期經歷具高壓力或潛在創傷性的事件或情境,包括身體、情緒、性相關虐待、疏忽與家庭失能等。過往研究指出,其對成年後身體、心理及社會健康有廣泛負面影響,且與成癮物質使用行為具高度相關性,如接觸毒品時間愈早、毒品使用量愈高等。

研究團隊以問卷調查219名16至45歲具毒品使用經驗的年輕女性,在12歲以前的童年逆境經驗。聚焦於父母分居或離異、同住家人有物質濫用者、目睹女性照顧者受暴、同住家人有精神疾患或企圖自殺者、家人曾進監所收容、情感疏忽、身體疏忽、情感虐待、身體虐待,以及性虐待等10種童年逆境經驗。

結果顯示,超過3/4女性毒品使用者曾經歷至少1項童年逆境經驗,其中更有38.8%經歷過4項以上;在不良親密關係部分,超過1/3曾經有「以藥助性」的「藥愛」行為,並超過一半有親密暴力受暴經歷。

研究也指出,童年逆境經驗顯著增加了她們在成年後遭遇不良親密關係的風險,如經歷過4項以上逆境的女性,其藥愛風險增加了126%,親密暴力受暴風險增加了368%。目睹女性照顧者受暴和性虐待與藥愛風險的相關性最強;情感疏忽和同住家人有物質濫用,則分別與親密暴力和未成年性行為風險增加有關。

陳娟瑜在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中提醒,過去10年來,毒品施用或物質使用疾患的女性比例逐漸增加,然而過往臨床指引以男性為主,可能系統性忽略女性其他醫療或社會服務需求,但女性一旦開始使用藥物,較快進展至臨床問題,且有較高風險經歷藥物過量致死與遭受社會排除等身體與社會傷害。

陳娟瑜建議,相關機構在提供服務處遇時,將童年逆境經驗納入評估和介入規劃考量,實踐創傷知情,提升對女性毒品使用者的理解和敏感度,以促進長期復元。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