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9 | 中央社
無國界記者組織秘書長讚台灣自由度 盼發揮區域影響力
無國界記者組織(RSF)秘書長柏儒廷本週訪台,慶祝亞太辦事處成立7週年。他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台灣新聞自由度堪稱亞洲模範,可在區域新聞自由倡議有更多作為。
不過,柏儒廷(Thibaut Bruttin)也擔憂台灣媒體缺乏編輯自主且公信力偏低,恐造成新聞「武器化」,甚至可能危及民主社會。
今年7月接任無國界記者組織秘書長的柏儒廷14日首度率團訪台5天,除了參加RSF亞太辦事處7週年晚宴,期間也拜會總統賴清德、台灣政黨及公民團體。
柏儒廷昨天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台灣媒體環境自由度堪稱亞洲模範,這解釋了無國界記者組織2017年選在台北設立辦公室的原因,並以此據點拓展區域業務,監測東亞、東南亞及大洋洲等33個國家及地區的新聞自由。
根據無國界記者組織5月發表的2024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台灣排名較去年上升8個名次,在全球180個國家與地區中排名第27,位居亞洲之首。
因此,柏儒廷認為,台灣在促進區域新聞自由的倡議上可扮演更積極角色。台灣走過威權時代的報禁等禁錮,如今已是蓬勃民主社會,享有自由的媒體環境,可以將自身經驗分享給區域內國家。
他指出,台灣地理位置便利,距離區域其他國家僅數小時的飛行航程,亞太辦事處以台北為據點,能與各地媒體工作者保持緊密聯繫,並儘速提供協助。例如,辦事處近期在泰國清邁推動一項新計畫,協助在緬甸報導內戰的記者。
另一方面,RSF亞太辦事處持續聲援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現年76歲的黎智英創辦「蘋果日報」並積極參與香港民主運動,自2020年12月依國安法被香港當局羈押至今;他被控「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等罪名,恐面臨終身監禁。
有鑑於此,柏儒廷擔憂中國人權鬥士劉曉波的悲劇再度上演。他說,未能讓劉曉波在逝世前恢復自由身,是人權團體一大「創傷」。
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因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遭中國判刑11年,2017年於保外就醫期間病逝。
柏儒廷直言,「我們必須提高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押黎智英的代價」,現階段國際社會對中國施壓力道仍不足,「必須讓大家意識到,他們(中國)持續以單獨監禁方式囚禁一位70多歲的媒體高階主管,只因為他過去創辦了香港最自由且受歡迎的報紙之一」。
此外,柏儒廷也建議台灣擴大產製華語新聞。目前全球大部分中文內容仍由中國掌控,這說明了,華語世界需要更多「自由且獨立」的內容,台灣應讓全球中文使用者聽見有別於中國的「台灣聲音」。
他相信,中國民眾儘管身處資訊封閉環境,仍渴望獲得外界資訊,「如果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壓迫政權底下的人們仍會持續尋找資訊...他們對(自己)媒體的不信任,有時甚至超過民主國家的民眾」。
不過,即使台灣擁有新聞自由,柏儒廷指出,若要鞏固民主社會的公共對話,台灣必須進行媒體改革,改善媒體缺乏編輯自主導致公信力偏低的問題。
「媒體有自由是好事,但自由並不能完全闡述新聞的本質」,他強調,擁有「獨立且多元敘事」的媒體至關重要,這可以避免新聞「被武器化」,資訊傳播受到個別媒體的商業、意識形態或各種利益考量影響。
根據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公布的2024數位新聞產業報告,台灣媒體百家爭鳴,但民眾對於媒體的整體信任度僅有33%,在47個調查國家及地區中僅排名第33。
柏儒廷指出,「重要的是建立一個生態系統,讓媒體受到信任與保護」。他拜會賴總統時同樣提及此議題,並呼籲台灣思考如何透過公共政策讓社會大眾更加尊重媒體,「我們希望讓新聞業再次偉大」。
不過,柏儒廷(Thibaut Bruttin)也擔憂台灣媒體缺乏編輯自主且公信力偏低,恐造成新聞「武器化」,甚至可能危及民主社會。
今年7月接任無國界記者組織秘書長的柏儒廷14日首度率團訪台5天,除了參加RSF亞太辦事處7週年晚宴,期間也拜會總統賴清德、台灣政黨及公民團體。
柏儒廷昨天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台灣媒體環境自由度堪稱亞洲模範,這解釋了無國界記者組織2017年選在台北設立辦公室的原因,並以此據點拓展區域業務,監測東亞、東南亞及大洋洲等33個國家及地區的新聞自由。
根據無國界記者組織5月發表的2024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台灣排名較去年上升8個名次,在全球180個國家與地區中排名第27,位居亞洲之首。
因此,柏儒廷認為,台灣在促進區域新聞自由的倡議上可扮演更積極角色。台灣走過威權時代的報禁等禁錮,如今已是蓬勃民主社會,享有自由的媒體環境,可以將自身經驗分享給區域內國家。
他指出,台灣地理位置便利,距離區域其他國家僅數小時的飛行航程,亞太辦事處以台北為據點,能與各地媒體工作者保持緊密聯繫,並儘速提供協助。例如,辦事處近期在泰國清邁推動一項新計畫,協助在緬甸報導內戰的記者。
另一方面,RSF亞太辦事處持續聲援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現年76歲的黎智英創辦「蘋果日報」並積極參與香港民主運動,自2020年12月依國安法被香港當局羈押至今;他被控「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等罪名,恐面臨終身監禁。
有鑑於此,柏儒廷擔憂中國人權鬥士劉曉波的悲劇再度上演。他說,未能讓劉曉波在逝世前恢復自由身,是人權團體一大「創傷」。
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因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遭中國判刑11年,2017年於保外就醫期間病逝。
柏儒廷直言,「我們必須提高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押黎智英的代價」,現階段國際社會對中國施壓力道仍不足,「必須讓大家意識到,他們(中國)持續以單獨監禁方式囚禁一位70多歲的媒體高階主管,只因為他過去創辦了香港最自由且受歡迎的報紙之一」。
此外,柏儒廷也建議台灣擴大產製華語新聞。目前全球大部分中文內容仍由中國掌控,這說明了,華語世界需要更多「自由且獨立」的內容,台灣應讓全球中文使用者聽見有別於中國的「台灣聲音」。
他相信,中國民眾儘管身處資訊封閉環境,仍渴望獲得外界資訊,「如果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壓迫政權底下的人們仍會持續尋找資訊...他們對(自己)媒體的不信任,有時甚至超過民主國家的民眾」。
不過,即使台灣擁有新聞自由,柏儒廷指出,若要鞏固民主社會的公共對話,台灣必須進行媒體改革,改善媒體缺乏編輯自主導致公信力偏低的問題。
「媒體有自由是好事,但自由並不能完全闡述新聞的本質」,他強調,擁有「獨立且多元敘事」的媒體至關重要,這可以避免新聞「被武器化」,資訊傳播受到個別媒體的商業、意識形態或各種利益考量影響。
根據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公布的2024數位新聞產業報告,台灣媒體百家爭鳴,但民眾對於媒體的整體信任度僅有33%,在47個調查國家及地區中僅排名第33。
柏儒廷指出,「重要的是建立一個生態系統,讓媒體受到信任與保護」。他拜會賴總統時同樣提及此議題,並呼籲台灣思考如何透過公共政策讓社會大眾更加尊重媒體,「我們希望讓新聞業再次偉大」。
最新生活新聞
-
-
「桃園區桃園大圳1-4號埤塘環湖步道」啟用 張善政:打造宜居城市不停歇
(15 分鐘前) -
運輸減碳公路為主 提升公共運輸量及運具電動化
(20 分鐘前) -
立委至雄中考察 莊福泰:性平教育最怕淪口號
(27 分鐘前) -
南投縣府走訪社福機構關懷院民致贈禮品
(38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