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6°
( 17° / 15° )
氣象
2024-11-02 | 中央社

學者:數位科技與AI 逐步實踐因材施教的規模化

黃昆輝教育基金會今天舉辦「因材施教」焦點座談,台中教育大學校長郭伯臣指出,數位科技與AI(人工智慧)發展,打破人力限制的障礙,讓因材施教的「規模化」逐步實現。

黃昆輝基金會預計在11月16日、17日在台北舉辦教育政策國際研討會,今天先一步舉辦焦點座談暖身,多名學者專家都提到數位科技的發展,讓「因材施教」有更多的可能。

曾協助教育部開發「因材網」等學習平台的中教大校長郭伯臣指出,過去因材施教的理想,礙於教師人力的限制,無法普及於每一名學生,但在數位科技和AI的發展下,已能逐步實踐「規模化」,豐富的數位內容和平台,讓教與學都更便利。

不過郭伯臣也提到,未來須持續擴大載具的覆蓋率,目前平板等載具,在中小學的使用率超過9成,已是日常必要的工具,偏鄉是「一生一載具」,但非偏遠地區是每6班補助1班,還可持續提高。

郭伯臣呼籲,要持續透過培訓加強教師的「電子教學法(e-Pedagogy)」和「數位素養」,韓國已於2023年訂定相關規範,台灣也應建立相對應的發展支持系統。

台北市私立薇閣高中校長孫明(峰)指出,數位學習提供更多適性發展的可能,協助學習履歷與數據收納。但因師資素養、資源不足、家長觀念、升學壓力等,讓學校的實踐仍受限制,學校可從彈性學習時間切入,引導學生依照自己的學習進度和興趣,選擇不同的方式。

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分享,112學年度起新北市創設教育資料平台,以資科視覺化、互動式的網頁設計,蒐集學生的基本資料學習狀況、閱讀歷程等數據,協助學校分析,到今年3月已產出全市308所學校的報告。

台南市教育局督學陳思瑀表示,因材施教不是讓學生自己看影片,教師須引導討論和歸納。她分享台南市推動「課中差異化教學」融入數位學習的情形,由專家入班陪伴,因地制宜引導學校建立機制。可以看到專注的學生數普遍提高,以往長期學習失敗的學生,也能因適性化學習的成功,產生被教師稱讚的喜悅。

黃昆輝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表示,數位科技為「成就每一個孩子」提供助力,AI的應用也越來越普遍,但在教育政策與實務上,仍較缺乏嚴肅的檢視,究竟學生顯現的差異有哪些、教學方法如何「適性」,都有待教育單位進一步釐清。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