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7 | 中央社
醫:中期肝癌達一定數值 建議比照晚期採免疫治療
國內約1/5肝癌患落在中期,台灣肝癌醫學會今天提出治療指引建議,當肝腫瘤總數與最大顆腫瘤公分數相加大於11時,應比照晚期直接採免疫治療,可望延長存活期。
肝癌蟬聯國內癌症死亡人數前2名已達40年之久,台灣肝癌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今天與媒體餐敘,會中提出中期肝癌治療指引建議,因中期肝癌是屬於異值性相當高的族群,新指引有助提高治療效果。
肝癌治療方式包括血管化學栓塞治療、免疫療法、標靶治療等,黃怡翔說明,國內肝癌患者約5分之1落在「中期」,現行健保規定,須在1年內經過3次栓塞治療失敗且肝功能仍維持不錯,才可獲得健保給付免疫治療。
但每接受1次栓塞治療,肝功能就會下降15%至20%,黃怡翔直言,實際可達標使用的患者很少,可能須先自費使用,單免疫3週打1次、每次價格約9萬元,雙免疫則是4週打1次,首次35萬元,第2次以後每次12萬元,1年要價百萬跑不掉。
黃怡翔領導的研究團隊曾統整台北榮總長達10年的肝癌臨床資料,定義中期肝癌嚴重度,歸納出「7-11標準」治療策略,當病人腫瘤總數與最大顆肝腫瘤公分數相加大於11時,就不適合栓塞治療,直接採用免疫治療更可望延長存活期;例如病人有5顆腫瘤,最大1顆6公分,5加6即達到11。
他解釋,數值大於11的中期肝癌患者,若採取栓塞治療,中位數存活期大約只有11.9個月,等於活不到1年,但現在晚期肝癌標準療法是免疫治療,透過自身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經過治療的存活期可望達到2年,換句話說,數值大於11的中期肝癌患者,單用栓塞治療的存活期恐低於晚期肝癌患者。
台灣肝癌醫學會持續推動治療標準化,黃怡翔強調,目前制定完成中期肝癌治療指引,建議病人最大顆肝腫瘤公分數與腫瘤總數相加大於11的中期肝癌患者,治療策略比照晚期肝癌,不用經過栓塞治療,直接使用免疫治療成效更佳,期望提高病患接受根除性治療的機會。
肝癌蟬聯國內癌症死亡人數前2名已達40年之久,台灣肝癌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今天與媒體餐敘,會中提出中期肝癌治療指引建議,因中期肝癌是屬於異值性相當高的族群,新指引有助提高治療效果。
肝癌治療方式包括血管化學栓塞治療、免疫療法、標靶治療等,黃怡翔說明,國內肝癌患者約5分之1落在「中期」,現行健保規定,須在1年內經過3次栓塞治療失敗且肝功能仍維持不錯,才可獲得健保給付免疫治療。
但每接受1次栓塞治療,肝功能就會下降15%至20%,黃怡翔直言,實際可達標使用的患者很少,可能須先自費使用,單免疫3週打1次、每次價格約9萬元,雙免疫則是4週打1次,首次35萬元,第2次以後每次12萬元,1年要價百萬跑不掉。
黃怡翔領導的研究團隊曾統整台北榮總長達10年的肝癌臨床資料,定義中期肝癌嚴重度,歸納出「7-11標準」治療策略,當病人腫瘤總數與最大顆肝腫瘤公分數相加大於11時,就不適合栓塞治療,直接採用免疫治療更可望延長存活期;例如病人有5顆腫瘤,最大1顆6公分,5加6即達到11。
他解釋,數值大於11的中期肝癌患者,若採取栓塞治療,中位數存活期大約只有11.9個月,等於活不到1年,但現在晚期肝癌標準療法是免疫治療,透過自身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經過治療的存活期可望達到2年,換句話說,數值大於11的中期肝癌患者,單用栓塞治療的存活期恐低於晚期肝癌患者。
台灣肝癌醫學會持續推動治療標準化,黃怡翔強調,目前制定完成中期肝癌治療指引,建議病人最大顆肝腫瘤公分數與腫瘤總數相加大於11的中期肝癌患者,治療策略比照晚期肝癌,不用經過栓塞治療,直接使用免疫治療成效更佳,期望提高病患接受根除性治療的機會。
最新生活新聞
-
-
臺中裕元花園酒店紅燒牛肉麵入圍「臺中市10大伴手禮」 獲饕客評選「此生必吃」
(18 分鐘前) -
學前特教需求幼兒優先入園 鑑定安置開始報名
(22 分鐘前) -
捨空姐夢轉投高齡產業 技職生返鄉任居家服務督導員
(24 分鐘前) -
Bank of Taiwan、CoCo和Fullon Hotels等品牌榮獲2024-2025年世界品牌獎
(24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