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5 | 中央社
「小野爺爺」再次出動 邀請孩子共繪國家兒童未來館藍圖
國家兒童未來館去(2023)年底完成建築師競圖徵選後,除建築師團隊持續發展建築規劃,軟體展示設計也同步展開。文化部於昨(23)、今(24)日辦理對外分享及說明會,展示近1年的階段性設計成果,並持續搜集意見。其中,為了實踐屬於「兒童」的博物館理念,文化部特別規劃一場有別於其他建設、專屬對於兒童的「Kid’s Voice | 國家兒童未來館設計交流分享會」活動,由文化部長李遠再次回歸「小野爺爺」角色,帶領50名國小孩子共同發想創作。
文化部指出,兒未館以「FOR children, WITH children, BY children(為孩子而生、與孩子共創、由孩子出發)」為理念。Kid’s Voice分享會先由想像2050年的世界展開,孩子們天馬行空的畫下心中的世界,「因為海平面上漲,住的房子外面有溜滑梯可以直通海上」、「生活中充滿觸控銀幕」、「Switch已經進化到第N代」、「只要在身上接上幾條線就可以學習」,在孩子們的世界中,水、溜滑梯、電玩仍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沒有設限的學習方式則是孩子們最嚮往的。
小野爺爺也以他第一本小說《第五代青春痘》的主題呼應孩子,在2050年的世界「已經沒有學校了」,老師、學生等名稱成了歷史名詞,孩子們可以自由地選擇上課內容、地點和方式,在山巒翠綠、河流清淨的環境中快樂地學習,覺得有需要時才到社區中心,找到適合的人一起討論就可以。
接著,軟硬體設計團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所教授黃貞燕,以及建築師張瑪龍與日本伊東豊雄建築設計事務所團隊先讓孩子藉由設計概念圖,猜測各樓層主題;隨後,孩子透過畫筆、色紙、毛線、黏土等多元媒材,在建築平面圖上創作自己的構思。伊東豊雄特別透過影片分享,他期盼的兒未館是能「讓孩子們接觸大自然,在遊戲中學習成長,未來成為一個愛護自然的成人」,所以每個樓層設計都環繞著自然,包含「地底之層」、「大地廣場」、「風之城」、「水之城」、「光之城」、「綠之城」。
在分組創作時,小野爺爺也無距離的在旁觀察大家對於每個區域配置的想像。小野爺爺說,他特別驚訝於小朋友超有想像力,但是又實際的設計,例如「光之城」的小組,巧思地將太陽能板融入設計;負責「水之城」的則設計了許多漩渦的陷阱,每一個陷阱都是一場必須克服的挑戰,同時水上也有一座小島,大家要坐著船才能上到那座小島,在小島上可以自在的看書、互動與分享;至於「風之城」,處處都可以感受不一樣的風,小野爺爺也與小朋友分享,風雖然沒有顏色,但是風也許會隨著心情改變顏色,例如到草地上就能感覺綠色的風。
文化部表示,今日回歸以大眾為對象的說明會,包含立法委員張宏陸、蘇巧慧、張雅琳與葉元之團隊,以及許多關心兒未館的在地代表、民眾等出席。建築設計團隊說明「與森林共生的新地標」核心概念。展示架構研究團隊則說,經過深入研究國內外兒童博物館特色、課綱需求及國際趨勢,建議以「生命」、「社會」、「地球」、「新視界」4大主題為核心;「在兒未館裡,兒童不僅是觀察者,也是參與者,更是主動的創造者」,則是重要的設計理念。
說明會上,與會者多關注軟硬體整合的問題;亦有提到設立「兒童議會」的可能,研究團隊回應,目前的架構中,「皮博士研究室」提供了共同探討議題的場域及機會,至於兒童實際參與規劃活動甚至策展,國際博物館「青少年議會」將成為重要的參考;而作為一座給「兒童」的博物館,兒童如何持續參與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兒未館回應,目前已辦理43場次、超過650人參與的工作坊等,「這樣的兒童參與活動及研究一定會持續進行」。
李遠說,除了將持續適時對外說明階段性成果並搜集意見,兒未館也將繼續舉辦屬於兒童的共創活動,讓孩子的創意成為場館設計的主角。李遠也宣布,明(2025)年春夏,文化部將在兒未館基地設立「願景館」,期盼透過展示、工作坊等,讓孩子提前在願景館中學習、創作,並見證屬於他們的創意世界逐漸成型。
文化部指出,兒未館以「FOR children, WITH children, BY children(為孩子而生、與孩子共創、由孩子出發)」為理念。Kid’s Voice分享會先由想像2050年的世界展開,孩子們天馬行空的畫下心中的世界,「因為海平面上漲,住的房子外面有溜滑梯可以直通海上」、「生活中充滿觸控銀幕」、「Switch已經進化到第N代」、「只要在身上接上幾條線就可以學習」,在孩子們的世界中,水、溜滑梯、電玩仍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沒有設限的學習方式則是孩子們最嚮往的。
小野爺爺也以他第一本小說《第五代青春痘》的主題呼應孩子,在2050年的世界「已經沒有學校了」,老師、學生等名稱成了歷史名詞,孩子們可以自由地選擇上課內容、地點和方式,在山巒翠綠、河流清淨的環境中快樂地學習,覺得有需要時才到社區中心,找到適合的人一起討論就可以。
接著,軟硬體設計團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所教授黃貞燕,以及建築師張瑪龍與日本伊東豊雄建築設計事務所團隊先讓孩子藉由設計概念圖,猜測各樓層主題;隨後,孩子透過畫筆、色紙、毛線、黏土等多元媒材,在建築平面圖上創作自己的構思。伊東豊雄特別透過影片分享,他期盼的兒未館是能「讓孩子們接觸大自然,在遊戲中學習成長,未來成為一個愛護自然的成人」,所以每個樓層設計都環繞著自然,包含「地底之層」、「大地廣場」、「風之城」、「水之城」、「光之城」、「綠之城」。
在分組創作時,小野爺爺也無距離的在旁觀察大家對於每個區域配置的想像。小野爺爺說,他特別驚訝於小朋友超有想像力,但是又實際的設計,例如「光之城」的小組,巧思地將太陽能板融入設計;負責「水之城」的則設計了許多漩渦的陷阱,每一個陷阱都是一場必須克服的挑戰,同時水上也有一座小島,大家要坐著船才能上到那座小島,在小島上可以自在的看書、互動與分享;至於「風之城」,處處都可以感受不一樣的風,小野爺爺也與小朋友分享,風雖然沒有顏色,但是風也許會隨著心情改變顏色,例如到草地上就能感覺綠色的風。
文化部表示,今日回歸以大眾為對象的說明會,包含立法委員張宏陸、蘇巧慧、張雅琳與葉元之團隊,以及許多關心兒未館的在地代表、民眾等出席。建築設計團隊說明「與森林共生的新地標」核心概念。展示架構研究團隊則說,經過深入研究國內外兒童博物館特色、課綱需求及國際趨勢,建議以「生命」、「社會」、「地球」、「新視界」4大主題為核心;「在兒未館裡,兒童不僅是觀察者,也是參與者,更是主動的創造者」,則是重要的設計理念。
說明會上,與會者多關注軟硬體整合的問題;亦有提到設立「兒童議會」的可能,研究團隊回應,目前的架構中,「皮博士研究室」提供了共同探討議題的場域及機會,至於兒童實際參與規劃活動甚至策展,國際博物館「青少年議會」將成為重要的參考;而作為一座給「兒童」的博物館,兒童如何持續參與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兒未館回應,目前已辦理43場次、超過650人參與的工作坊等,「這樣的兒童參與活動及研究一定會持續進行」。
李遠說,除了將持續適時對外說明階段性成果並搜集意見,兒未館也將繼續舉辦屬於兒童的共創活動,讓孩子的創意成為場館設計的主角。李遠也宣布,明(2025)年春夏,文化部將在兒未館基地設立「願景館」,期盼透過展示、工作坊等,讓孩子提前在願景館中學習、創作,並見證屬於他們的創意世界逐漸成型。
最新生活新聞
-
-
心導管室+智慧醫療管理中心雙啟用 高榮南院AI醫療×急症品質再升級
(2 小時前) -
表彰優異救人事蹟 金門消首創救命之星勳章 去年共頒10人銀章
(2 小時前) -
10歲開始自己學管理金錢賺錢存錢花錢增值的理財知識
(3 小時前) -
從後面來的神威先生(06)拆封不可退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