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6°
( 17° / 16° )
氣象
2024-11-29 | 中央社

澎湖造林30年漫長路 樹種要抗強風和鹹水煙

澎湖縣長陳光復在澎湖造林30年成果回顧及研討會中表示,澎湖造林是條漫長艱辛的路,要能抗強風和抗鹹水煙,未來仍會持續尋找樹種種植,將澎湖打造成綠意盎然的大公園,提升生活環境。

澎湖造林30年成果回顧走讀工作坊及研討座談會,今天在澎湖科大國會議廳舉行,澎湖縣長陳光復、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副署長廖一光、林業署屏東分署長楊瑞芬、澎湖農漁局長陳高樑、澎湖林務公園管理所長李振綱與近200名民眾與會。

陳光復表示,澎湖風大乾旱,降雨量少於蒸發量,種植的林木可以擋風,但擋不了「鹹水煙」,有如在醃鹹菜般,感謝中央30年來克服天候等環境,種植了木麻黃、南洋杉、羅漢松、檉柳與欖仁等樹種,並持續尋找樹種種植林木。

楊瑞芬表示,澎湖早年300公頃的造林,在民國80年因颱風露絲侵襲,一夕損失,81年由已故的前總統李登輝責成農委會辦理澎湖復育造林任務,當時省政府成立「澎湖造林推行小組」,30年來已完成了全島大面積的造林,改變了澎湖的地平線,達到了防風防塵效果,民眾不會再有「吃飯配土」的印象,尤其30年來的造林成果,對澎湖的社會、經濟與環境面,都有很大貢獻,尤其造林工作有30至90歲的經驗傳承,未來仍會持續植樹造林。

廖一光指出,澎湖30年來造林有目共睹,澎湖的確有森林,林業署未來除了保護現有的林木外,還要有生態永續的概念,未來還要增加於在地的生物多樣化,讓生態永續生存,讓澎湖島嶼充滿著綠色生機與活力,營造更美好的家園。

澎湖造林30年成果回顧走讀工作坊及研討座談會後,現場還有澎湖造林史與造林老照片成果展外,並前往九地營區、五德、龍門、林投與隘門等造林地實地參訪造林成果。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