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1 | 中央社
邁向2025 全球供應鏈洗牌 KPMG:掌握兩岸三地稅制新局 台商將可避免陷入全球課稅漩渦
KPMG安侯建業於今(11)日舉辦【China Tax Practice年度分享研討會】,邀集中港兩地團隊,剖析台商在國際新秩序下面臨的各項稅務難題,分享最新實務經驗,以利管理層與經營團隊完善公司稅務風險治理。
KPMG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China Practice執業會計師劉中惠回顧2024市場情勢,中國前三季度經濟增速持續回落,工業產能利用率處於歷史同期低位。相應地,1-10月全國稅收收入150,782億,同比下降4.5%。然面臨整體公共預算支出增長,支持科技創新及製造業發展之相關租稅優惠加大,中國於租稅徵管的力度已逐步升溫。於此同時,台商因應多變的國際政經形勢,重整自身供應鏈及業務佈局,過程如履薄冰,急須相關專業知識引領導航。
KPMG中國所稅務合夥人楊澤志分享,香港作為中國經貿重要樞紐,同時為致力維護租稅制度健全的國際形象,正積極完善法令緊貼全球的反避稅步伐。針對全球焦點的GMT議題,港府已於2024年10月完成回應公眾諮詢,並預期於2025年上旬提交立法建議。香港最低補足稅(HKMTT)的設計將與GMT設計保持一致,確保遵循上的簡便與靈活性,包括設有安全港條款,且受涵蓋的跨國集團僅需提交單一報表,並允許在香港實體間分攤須繳納的補足稅款。同時,公司遷冊的立法亦已進入白熱化階段,目前已完成回應公眾諮詢,境外公司只要註冊態樣與香港公司法規範相符,無須符合特定資產或收入門檻,便可保留法人身份及財產、法律等權利與義務,遷冊成為香港公司。
楊澤志補充,公司遷冊後須遵循香港法令規範,包括稅法中對被動收入之經濟實質要求(FSIE)。他分享,2024年為FSIE實施後第一個稅務申報期,不少企業在錯綜複雜的表格中暴露各種風險,引發進一步查核。目前,離岸免稅及費用認列仍屬最大查核重點,如主張離岸免稅,實務中應提供交易完整的「穿透性文件」,包含價值鏈中主要活動之時、地、人等重要資訊,並解釋公司沒有經營活動但卻選擇設立於香港的商業原因。
KPMG中國所稅務總監賴秭先接續說明大陸台商於轉讓定價領域的新挑戰。她表示,台商以往主要著眼於管控大陸子公司的利潤水準,滿足中國稅務機關之期待。然隨著當地業務發展,很多大陸子公司已不僅擔任簡單製造或分銷角色,加上稅務機關於稽徵實務上更為精細及科學化,企業已無法單以基礎入門的經濟分析應付,而是於各利潤創造環節及相關貢獻均要有清晰而合理的交代。
同時,隨著台商因應國際政經環境變化,重整業務佈局將供應鏈延伸海外,轉讓定價政策的維度亦勢必進一步立體化。賴秭先舉例,隨著總部將大陸幹部與設備調派支援海外新據點,連帶使大陸公司累積的技術與無形資產形象化,應考慮價值鏈在多個環節的利潤合理分割,並確保大陸公司提供的人員、設備與技術支持等獲得合理補償。她提醒,雖然大陸稅局尚未廣泛通過人員出入境等方式控管企業技術流出情況,但內部已逐漸加強關注此趨勢,並正持續通過上市公報等公開訊息盤查相關資訊。
KPMG中國所稅務合夥人鍾國華說明,稅局近年對稅負的關注已不限於所得稅範疇。以年末轉讓定價一次性調整為例,將連帶對增值稅產生影響,中國公司取得的補償未必能符合出口退稅要求。較為寬鬆案例,是按出口單證不全處理,否准進項扣抵,但亦有客戶被要求視為境內銷售開立發票,產生額外增值稅負擔。
鍾國華補充,公司自身財稅數據異常,如稅負與開票情況等對比差異過大、成本端變動遠高於銷售端、甚至因下游供應商納稅誠信不佳等因素,都有機會引發稽查。過程中,稅局會先告知檢查時間及開具資料清單,進行實地檢查及調取資料。他建議,因準備時間不多,企業必須提前完善稅務治理,包括檔案管理與應對查核的SOP,舉例針對電子化系統,宜確保稅局調取的資料僅限於清單所列,以免暴露更多風險或商業機密。
最後,鍾國華也給了大陸台商於資產重新配置的準備建議。他指出,因土地交易所涉稅負較高,實務中還是以股權交易為主,宜因應自身需求提前進行業務分立等安排,爭取符合免稅規定,並增加往後交易安排靈活性。針對短期資金調配,通過股息匯出仍是最簡便選項,然如因供應鏈及交易模式重組等衍生減資需求,則需以專案形式向當地主管部門提出申請,過程中儘量平衡各方權宜,才能提升成功機會。
劉中惠歸結,中港兩地為多數台商初始對外的營運重心,現於國際變動情勢下因應市場需求而進行投資轉型安排,置身各國稅務徵管的漩渦當中,應持續關注營運所在地的相關法令發展與查核趨勢,對於集團整體綜合影響的前瞻性評估亦為有效稅務治理的關鍵。
KPMG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China Practice執業會計師劉中惠回顧2024市場情勢,中國前三季度經濟增速持續回落,工業產能利用率處於歷史同期低位。相應地,1-10月全國稅收收入150,782億,同比下降4.5%。然面臨整體公共預算支出增長,支持科技創新及製造業發展之相關租稅優惠加大,中國於租稅徵管的力度已逐步升溫。於此同時,台商因應多變的國際政經形勢,重整自身供應鏈及業務佈局,過程如履薄冰,急須相關專業知識引領導航。
KPMG中國所稅務合夥人楊澤志分享,香港作為中國經貿重要樞紐,同時為致力維護租稅制度健全的國際形象,正積極完善法令緊貼全球的反避稅步伐。針對全球焦點的GMT議題,港府已於2024年10月完成回應公眾諮詢,並預期於2025年上旬提交立法建議。香港最低補足稅(HKMTT)的設計將與GMT設計保持一致,確保遵循上的簡便與靈活性,包括設有安全港條款,且受涵蓋的跨國集團僅需提交單一報表,並允許在香港實體間分攤須繳納的補足稅款。同時,公司遷冊的立法亦已進入白熱化階段,目前已完成回應公眾諮詢,境外公司只要註冊態樣與香港公司法規範相符,無須符合特定資產或收入門檻,便可保留法人身份及財產、法律等權利與義務,遷冊成為香港公司。
楊澤志補充,公司遷冊後須遵循香港法令規範,包括稅法中對被動收入之經濟實質要求(FSIE)。他分享,2024年為FSIE實施後第一個稅務申報期,不少企業在錯綜複雜的表格中暴露各種風險,引發進一步查核。目前,離岸免稅及費用認列仍屬最大查核重點,如主張離岸免稅,實務中應提供交易完整的「穿透性文件」,包含價值鏈中主要活動之時、地、人等重要資訊,並解釋公司沒有經營活動但卻選擇設立於香港的商業原因。
KPMG中國所稅務總監賴秭先接續說明大陸台商於轉讓定價領域的新挑戰。她表示,台商以往主要著眼於管控大陸子公司的利潤水準,滿足中國稅務機關之期待。然隨著當地業務發展,很多大陸子公司已不僅擔任簡單製造或分銷角色,加上稅務機關於稽徵實務上更為精細及科學化,企業已無法單以基礎入門的經濟分析應付,而是於各利潤創造環節及相關貢獻均要有清晰而合理的交代。
同時,隨著台商因應國際政經環境變化,重整業務佈局將供應鏈延伸海外,轉讓定價政策的維度亦勢必進一步立體化。賴秭先舉例,隨著總部將大陸幹部與設備調派支援海外新據點,連帶使大陸公司累積的技術與無形資產形象化,應考慮價值鏈在多個環節的利潤合理分割,並確保大陸公司提供的人員、設備與技術支持等獲得合理補償。她提醒,雖然大陸稅局尚未廣泛通過人員出入境等方式控管企業技術流出情況,但內部已逐漸加強關注此趨勢,並正持續通過上市公報等公開訊息盤查相關資訊。
KPMG中國所稅務合夥人鍾國華說明,稅局近年對稅負的關注已不限於所得稅範疇。以年末轉讓定價一次性調整為例,將連帶對增值稅產生影響,中國公司取得的補償未必能符合出口退稅要求。較為寬鬆案例,是按出口單證不全處理,否准進項扣抵,但亦有客戶被要求視為境內銷售開立發票,產生額外增值稅負擔。
鍾國華補充,公司自身財稅數據異常,如稅負與開票情況等對比差異過大、成本端變動遠高於銷售端、甚至因下游供應商納稅誠信不佳等因素,都有機會引發稽查。過程中,稅局會先告知檢查時間及開具資料清單,進行實地檢查及調取資料。他建議,因準備時間不多,企業必須提前完善稅務治理,包括檔案管理與應對查核的SOP,舉例針對電子化系統,宜確保稅局調取的資料僅限於清單所列,以免暴露更多風險或商業機密。
最後,鍾國華也給了大陸台商於資產重新配置的準備建議。他指出,因土地交易所涉稅負較高,實務中還是以股權交易為主,宜因應自身需求提前進行業務分立等安排,爭取符合免稅規定,並增加往後交易安排靈活性。針對短期資金調配,通過股息匯出仍是最簡便選項,然如因供應鏈及交易模式重組等衍生減資需求,則需以專案形式向當地主管部門提出申請,過程中儘量平衡各方權宜,才能提升成功機會。
劉中惠歸結,中港兩地為多數台商初始對外的營運重心,現於國際變動情勢下因應市場需求而進行投資轉型安排,置身各國稅務徵管的漩渦當中,應持續關注營運所在地的相關法令發展與查核趨勢,對於集團整體綜合影響的前瞻性評估亦為有效稅務治理的關鍵。
最新生活新聞
-
-
麵食控注意!好勁道×料理職人MASA獻上Q滑帶勁幸福暖心麵
(34 分鐘前) -
高市河堤國小攜手文藻外大「AI想像力實驗室」 點燃教育週熱潮
(46 分鐘前) -
高餐大國際教育合作 深獲外賓肯定
(51 分鐘前) -
大陸冷氣團南下伴隨境外污染物移入 環境部籲近日留意空品變化
(54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