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7 | 中央社
PwC《2024全球投資人調查報告》: 七成投資人認為 企業應投資在AI及人才
PwC《2024全球投資人調查報告》:七成投資人認為 企業應投資在AI及人才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217 16:36:36)PwC發布《2024全球投資人調查報告》(Global Investor Survey 2024),調查發現,企業正面臨如何將人工智慧的投資轉化為實質營收與獲利的壓力。超過七成的投資人表示,企業應該大規模部署人工智慧解決方案,且應同時增加在AI及人才方面的投資。超過六成的投資人預計,其投資的企業在未來一年可因生成式AI而提升營收與獲利能力。
主要發現:投資人對全球經濟謹慎樂觀,51%預期未來一年經濟將成長。投資人最擔心的風險為地緣政治衝突(36%)和網路風險(36%)。86%的投資人看重企業危機管理的能力,68%投資人認為企業應增加投資來降低供應鏈風險。近四分之三的投資人更指出,企業應該適度(42%)或顯著(31%)增加投資以大規模部署AI。63%投資人預計其投資的企業在未來一年可因生成式AI提升營收,62%預計可提高獲利能力。70%以上的投資人希望企業能同時增加在AI及人才方面的投資。71%投資人認為企業應將ESG及永續概念融入經營策略中。為因應與業務相關的ESG與永續議題,三分之一的投資人同意企業應有相關支出,即便可能影響短期獲利表現。
投資人最擔憂地緣政治衝突與網路風險本調查發現,投資人對全球經濟普遍抱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半數(51%)預期未來12個月經濟會呈現成長態勢,對於總體經濟以及通膨存有憂慮的比例,也自2022年高點持續滑落,前者從2022年的62%降至2024年的34%,後者從67%降至31%。當前,投資人最擔心的風險為地緣政治衝突(36%)和網路風險(36%),這樣的趨勢基本上和過去兩年的調查結果沒有太大差異,但比例較2023年稍微提升。
近九成(86%)的投資人相當看重企業危機管理的能力,並將其列為投資決策的關鍵考量。此外,穩定的供應鏈仍是投資人的優先考量,68%投資人認為企業應增加投資來降低供應鏈風險;60%投資人表示,「從供應鏈去風險化的角度重新思考商業模式」對企業來說「很重要」或「極為重要」。
投資人認為企業對員工與AI的投資應並進本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投資人相信,在未來一年內,生成式AI將使他們投資的公司之生產力提高至少5%,且企業營收及獲利也會有相同幅度的成長。儘管有超過60%的投資人預期,企業在未來一年內可透過AI提高生產力、營收以及獲利;但仍有部分受訪者認為AI還在早期發展階段,因此目前AI在簡單、定義明確的自動化流程執行上效率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多數投資人並不認為要在AI與員工之間做出取捨,有70%以上的投資人希望企業在AI與員工這兩個項目都能持續投資;僅三分之一的投資人認為AI會導致企業員工數減少5%以上。
66%投資人認為生成式AI可提升生產力,而投資人期待企業增進員工技能的比例更高,為74%。可見投資人更期待企業能主動因應生成式AI所帶來的進化,投資於提升員工技能,方能有效提升生產力。
資誠創新諮詢公司董事長盧志浩表示,AI技能短缺和 AI 技術顛覆,將影響企業未來的獲利能力。投資AI不僅能協助企業達到永續經營,也會創造營業利潤的潛在成長。至於企業如何跨出第一步,首先,企業必須找出痛點、釐清目標,接著才能設計AI基礎架構,建置「2nd Brain」(第二大腦),並建置智識庫,客製訓練專屬AI模型,最後,最重要的就是進行員工的AI使用技能培訓(Upskilling),透過推廣教育訓練,讓員工學會如何下指令,才能發揮AI的最大效用。
投資人仍關注氣候變遷議題本次調查顯示,30%投資人認為氣候變遷是其投資企業未來一年所面臨的首要威脅。與通貨膨脹、總體經濟波動和科技變革的比例大致相同。此外,64%的投資人認為企業應該適度或大幅增加投資以減少碳排放。
這些投資人表示,他們評估是否投資一間企業,會考慮該公司能否證明其氣候行動的價值創造潛力。大約有四分之三的受訪者指出,他們會適度或大幅增加投資於已採取氣候行動的企業。相關行動包括與供應商及社區合作建構永續價值鏈(80%)、透過產品與服務創新幫助客戶適應或減輕氣候變遷的影響(77%)、建立抵禦氣候實體風險的韌性(73%),以及增加再生能源的使用(72%)。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表示,投資人持續優先考慮企業如何針對氣候影響採取行動。他們越來越關注企業淨零轉型計畫的治理和財務影響及承諾。企業應將永續發展納入自身經營策略,特別是當投資人持續關注企業與永續發展相關的揭露和對外溝通。
投資人亦重視財報以外的資訊當今投資人在進行企業評估與分析時,考量的範圍已不限於財務表現。40%投資人將公司治理(包括監督、風險管理、管控及倫理)視為評估時最重要的指標,創新、管理能力、人力資源管理及網路安全則緊接在後,位居前五大指標。
超過四分之三的投資人(76%)表示,企業揭露的永續資訊若經過確信,更能獲得他們的信任。亦有相當比例的投資人(73%)認為,企業永續資訊應具有與財報查核相當的確信水準,例如合理確信。
在AI對於投資人的幫助方面,有三分之一受訪者表示,AI大幅提升他們分析企業訊息的能力,另有三分之一的投資人表示有中等程度的幫助。
調查也發現,在某些情況下,比起量化數據,投資人更依賴質性資料來協助他們做投資決策。例如,在評估管理職能時,僅44%的投資人表示他們有充足的量化資訊,能有效幫助他們做出投資決策;但有66%的投資人表示有充足的質性資訊。在創新方面,57%的投資人指出他們擁有足夠的質性資訊來引導他們做出投資決策。
企業重塑勢在必行超過70%的投資人認為,科技變革是驅使企業改變其創造、傳遞及獲取價值之方式的最關鍵因素。將近三分之二的投資人認為,企業因應政府法規、客戶偏好變化以及供應鏈不穩定性做出創新「很重要」或「極為重要」;另有一半的投資人指出,應對競爭對手的行動、地緣政治及人口結構變化同樣重要。
盧志浩指出,科技變革、地緣政治緊張、供應鏈不穩定等全球各大趨勢不斷在重塑競爭格局,企業必須持續適應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重塑自身的商業模式,打造韌性供應鏈,並思考如何將AI落地應用,轉化為實際的財務價值,同時將氣候變遷納入經營策略,以滿足客戶需求與期望,取得投資人和社會大眾的信任。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217 16:36:36)PwC發布《2024全球投資人調查報告》(Global Investor Survey 2024),調查發現,企業正面臨如何將人工智慧的投資轉化為實質營收與獲利的壓力。超過七成的投資人表示,企業應該大規模部署人工智慧解決方案,且應同時增加在AI及人才方面的投資。超過六成的投資人預計,其投資的企業在未來一年可因生成式AI而提升營收與獲利能力。
主要發現:投資人對全球經濟謹慎樂觀,51%預期未來一年經濟將成長。投資人最擔心的風險為地緣政治衝突(36%)和網路風險(36%)。86%的投資人看重企業危機管理的能力,68%投資人認為企業應增加投資來降低供應鏈風險。近四分之三的投資人更指出,企業應該適度(42%)或顯著(31%)增加投資以大規模部署AI。63%投資人預計其投資的企業在未來一年可因生成式AI提升營收,62%預計可提高獲利能力。70%以上的投資人希望企業能同時增加在AI及人才方面的投資。71%投資人認為企業應將ESG及永續概念融入經營策略中。為因應與業務相關的ESG與永續議題,三分之一的投資人同意企業應有相關支出,即便可能影響短期獲利表現。
投資人最擔憂地緣政治衝突與網路風險本調查發現,投資人對全球經濟普遍抱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半數(51%)預期未來12個月經濟會呈現成長態勢,對於總體經濟以及通膨存有憂慮的比例,也自2022年高點持續滑落,前者從2022年的62%降至2024年的34%,後者從67%降至31%。當前,投資人最擔心的風險為地緣政治衝突(36%)和網路風險(36%),這樣的趨勢基本上和過去兩年的調查結果沒有太大差異,但比例較2023年稍微提升。
近九成(86%)的投資人相當看重企業危機管理的能力,並將其列為投資決策的關鍵考量。此外,穩定的供應鏈仍是投資人的優先考量,68%投資人認為企業應增加投資來降低供應鏈風險;60%投資人表示,「從供應鏈去風險化的角度重新思考商業模式」對企業來說「很重要」或「極為重要」。
投資人認為企業對員工與AI的投資應並進本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投資人相信,在未來一年內,生成式AI將使他們投資的公司之生產力提高至少5%,且企業營收及獲利也會有相同幅度的成長。儘管有超過60%的投資人預期,企業在未來一年內可透過AI提高生產力、營收以及獲利;但仍有部分受訪者認為AI還在早期發展階段,因此目前AI在簡單、定義明確的自動化流程執行上效率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多數投資人並不認為要在AI與員工之間做出取捨,有70%以上的投資人希望企業在AI與員工這兩個項目都能持續投資;僅三分之一的投資人認為AI會導致企業員工數減少5%以上。
66%投資人認為生成式AI可提升生產力,而投資人期待企業增進員工技能的比例更高,為74%。可見投資人更期待企業能主動因應生成式AI所帶來的進化,投資於提升員工技能,方能有效提升生產力。
資誠創新諮詢公司董事長盧志浩表示,AI技能短缺和 AI 技術顛覆,將影響企業未來的獲利能力。投資AI不僅能協助企業達到永續經營,也會創造營業利潤的潛在成長。至於企業如何跨出第一步,首先,企業必須找出痛點、釐清目標,接著才能設計AI基礎架構,建置「2nd Brain」(第二大腦),並建置智識庫,客製訓練專屬AI模型,最後,最重要的就是進行員工的AI使用技能培訓(Upskilling),透過推廣教育訓練,讓員工學會如何下指令,才能發揮AI的最大效用。
投資人仍關注氣候變遷議題本次調查顯示,30%投資人認為氣候變遷是其投資企業未來一年所面臨的首要威脅。與通貨膨脹、總體經濟波動和科技變革的比例大致相同。此外,64%的投資人認為企業應該適度或大幅增加投資以減少碳排放。
這些投資人表示,他們評估是否投資一間企業,會考慮該公司能否證明其氣候行動的價值創造潛力。大約有四分之三的受訪者指出,他們會適度或大幅增加投資於已採取氣候行動的企業。相關行動包括與供應商及社區合作建構永續價值鏈(80%)、透過產品與服務創新幫助客戶適應或減輕氣候變遷的影響(77%)、建立抵禦氣候實體風險的韌性(73%),以及增加再生能源的使用(72%)。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表示,投資人持續優先考慮企業如何針對氣候影響採取行動。他們越來越關注企業淨零轉型計畫的治理和財務影響及承諾。企業應將永續發展納入自身經營策略,特別是當投資人持續關注企業與永續發展相關的揭露和對外溝通。
投資人亦重視財報以外的資訊當今投資人在進行企業評估與分析時,考量的範圍已不限於財務表現。40%投資人將公司治理(包括監督、風險管理、管控及倫理)視為評估時最重要的指標,創新、管理能力、人力資源管理及網路安全則緊接在後,位居前五大指標。
超過四分之三的投資人(76%)表示,企業揭露的永續資訊若經過確信,更能獲得他們的信任。亦有相當比例的投資人(73%)認為,企業永續資訊應具有與財報查核相當的確信水準,例如合理確信。
在AI對於投資人的幫助方面,有三分之一受訪者表示,AI大幅提升他們分析企業訊息的能力,另有三分之一的投資人表示有中等程度的幫助。
調查也發現,在某些情況下,比起量化數據,投資人更依賴質性資料來協助他們做投資決策。例如,在評估管理職能時,僅44%的投資人表示他們有充足的量化資訊,能有效幫助他們做出投資決策;但有66%的投資人表示有充足的質性資訊。在創新方面,57%的投資人指出他們擁有足夠的質性資訊來引導他們做出投資決策。
企業重塑勢在必行超過70%的投資人認為,科技變革是驅使企業改變其創造、傳遞及獲取價值之方式的最關鍵因素。將近三分之二的投資人認為,企業因應政府法規、客戶偏好變化以及供應鏈不穩定性做出創新「很重要」或「極為重要」;另有一半的投資人指出,應對競爭對手的行動、地緣政治及人口結構變化同樣重要。
盧志浩指出,科技變革、地緣政治緊張、供應鏈不穩定等全球各大趨勢不斷在重塑競爭格局,企業必須持續適應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重塑自身的商業模式,打造韌性供應鏈,並思考如何將AI落地應用,轉化為實際的財務價值,同時將氣候變遷納入經營策略,以滿足客戶需求與期望,取得投資人和社會大眾的信任。
最新生活新聞
-
-
馬祖網路通訊受影響!台馬2條海底電纜全斷
(20 分鐘前) -
神達爆9倍大量鎖漲停 受惠川普AI基建政策
(20 分鐘前) -
凱基金控響應國際盃政策 深化ONE KGI策略 佈局全球
(22 分鐘前) -
C-LAB 與林茲電子藝術公司締結合作備忘錄,共創科技藝術新篇章
(22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