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6°
( 17° / 16° )
氣象
2024-12-30 | 中央社

半月板破裂治療突破 北醫附醫開發注射式組織膠

半月板破裂是常見膝關節問題,在老年人中發病率較高,更常造成運動員得暫離球場。北醫附醫團隊研發特殊注射式組織膠,明顯提升組織再生能力,可望為半月板損傷治療帶來突破。

半月板是指膝蓋內側的兩塊半圓弧形軟骨,主要作用是消散膝蓋載荷力及吸收震盪,跑步或跳躍時有緩衝作用,而半月板破裂是少數橫跨老中青的膝部疾病之一。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今天透過新聞稿表示,團隊研發出特殊注射式組織膠,成果已發表於知名期刊「國際生物大分子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北醫醫學系骨科學科副教授、北醫附醫骨科部運動醫學科醫師吳家麟說明,半月板破裂可分為創傷性與退化性,前者是在負重壓力下扭轉膝關節的角度,如短時間更改衝刺方向、急停、急跳等動作,常見於從事足球、棒球、羽球、籃球等運動的年輕人。

退化性則常見於年長者,主要是退化性關節炎等疾病造成半月板磨損嚴重,在受到輕微外力時破裂或自發性破裂;由於是漸進式損傷,破裂的位置與形狀較不固定且複雜,較不易修補。

吳家麟表示,小範圍的半月板破裂,部分病人可自行恢復,但若範圍較大,膝關節可能疼痛、腫脹、無法伸直,需考慮部分半月板切除或修補。而半月板後角根部破損,恐導致膝關節退化及提早老化,亦是人工關節置換的重要原因之一。

修復半月板後角根部破損,傳統會以經脛骨隧道縫合術,可減少破裂處位移、提供良好初期穩定性,但對於半月板後角根部嚴重撕裂缺損的病患,效果較不理想;2018年開發的膕肌腱移植重建技術,則使用其他部位肌腱進行重建,有助於保持修復結構的穩定性,但其最大承載力與康復計畫也須審慎評估。

為解決半月板修復挑戰,吳家麟想到,現在既然可用組織膠水黏合撕裂傷口,或許可嘗試將同樣原理運用於半月板修復,因此他與時任運動醫學科研究員的北醫助理教授翁培鈞展開研究,成功開發出以幾丁質鹽酸鹽(ChitHCl)和氧化葡聚糖(DDA)組合的注射式組織膠。

吳家麟表示,此款組織膠在進行動物模型實驗時,展現出極佳組織黏附強度和細胞相容性,明顯提升半月板組織再生能力;研究結果也顯示,組織膠在膝關節負重條件下能有效維持膠體結構,避免因腫脹而導致黏附失效,為臨床應用奠定堅實基礎。他期盼此技術能盡快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為半月板破裂病人帶來治療新希望。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