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3°
( 13° / 13° )
氣象
2025-01-15 | 中央社

以設計敘說台灣愛 林磐聳最大規模個展登場

早年致力企業識別規劃,後以海報設計推動台灣影響力,藝術家林磐聳長年以設計推展「台灣」意象,個展「就是愛,台灣」今起登場,他說,這檔展覽既是「愛台灣」,也道明「台灣就是『愛』」。

林磐聳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表示,「就是愛,台灣」展是他歷來最大規模的個展,集結約2000件作品,在國立台灣美術館前館長廖仁義策畫下,以2展廳分別展示設計、藝術作品,展場入口羅列過去投入企業識別系統(CIS)成果,如台糖、中華電信、公共電視、民視等企業團體LOGO,均出自其手。

1957年,林磐聳生於台灣屏東東港鎮,父親為已故攝影家林慶雲,哥哥攻讀藝專美工科,家學環境影響下,林磐聳自小便對視覺藝術產生興趣,他說,台灣前輩畫家莊世和是他的高中老師,「老師又更好玩,不只談繪畫,也會分享許多思考方式,對正在定型的高中生來說,帶來很大啟發。」

林磐聳後攻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設計組及同校美術研究所,在就讀大學期間,便開始為校內刊物設計封面、繪製插圖與海報,1991年與師大美術系同學丘永福等人共同成立「台灣印象海報設計聯誼會」,並擔任創會會長。

林磐聳回憶,1987年台灣解嚴,他們便想著,要找題材將台灣元素推廣至世界各地,有人運用宗教,有人運用原民風格,他則選擇了台灣島嶼形狀,「義大利半島像靴子,朝鮮半島像小白兔,台灣人面對世界不能以『國民』稱呼,不能用國旗,那我想,島嶼總可以代表台灣。」

以海報「漂泊的台灣」(1994)為例,靈感源自林磐聳乘坐飛機時俯瞰雲朵與海洋,「如果要挑一張作為我一生關鍵的作品,那就是這張,因為我想反映台灣幾百年來的歷史現狀。」台灣造型的雲朵漂浮於海上,暗喻國際認同狀態,細看底圖,還是台灣與中國相隔台灣海峽的地圖,值得玩味。

彼時,林磐聳已陸續為企業操刀識別系統(CIS),他認為,不論海報設計與企業識別,都與當時氛圍有關,台灣想走向國際化,自創品牌興起,而公營事業面臨競爭,「這都是身分認同,與塑造台灣形象是一樣的。」2003年,美國Phaidon出版社將他選為百大視覺設計師,首要也向他徵求台灣意象作品。

林磐聳曾受邀擔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徽設計顧問團,長年來也是國際多項設計類獎項評審。在國際間奔走的旅程中,他每到一個地方,便會記錄他所見到的題材如花草、地圖路線等,並將這些都畫為台灣島嶼造型,並繪製為明信片寄給自己,如今累積有2000餘張,成為此次展覽一大亮點。

這些圖畫如日誌,刻劃林磐聳生命軌跡,他反覆繪畫台灣上千次,長年間也成為授權應用絕佳素材,從台灣前進法蘭克福書展至前總統蔡英文就任等活動規劃,都曾使用過林磐聳繪製的台灣圖像,他說,這一生畫了台灣上千次,卻怎麼也畫不膩,題材怎麼畫都畫不完,「『就是愛,台灣』外,我要說的還有『台灣,就是愛』。」

「就是愛,台灣:2025林磐聳台灣意象展」今天起在國立中正紀念堂1樓2、3展廳展出至3月10日。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