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6 | 中央社
詩人李魁賢辭世 文化部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
詩人、文化評論家、翻譯家、發明家李魁賢昨(15)日清晨於臺北辭世,享壽87歲。文化部長李遠聞訊表達不捨與哀悼,並表示,李魁賢是我印象中得到過國內外最多文學獎的詩人之一,也是作品被翻譯成最多國文字的作家之一,他喜歡發明東西申請專利更是作家中少見的。和他在一起總是聆聽他各式各樣的故事和見解,是個很有趣的人。他也是文學界的意見領袖,很早就用作品反映了臺灣社會和土地,是臺灣文學界的先行者和提倡者,文化部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
李魁賢1937年出生於臺北太平町(今臺北市大同區涼州街),臺北工專化工科畢業。曾任名流企業公司總經理、臺灣國際專利法律事務所專利工程師、臺灣省發明人協會常務理事、國立中正大學台文所兼任教授、中國新詩學會首屆常務理事、臺灣筆會會長、國際詩人學會創始會員、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等。
李魁賢一生獲獎無數,是詩人也是發明家,青壯時期從事專利、翻譯,並大量創作。獲頒重要獎項包含國家文藝獎、行政院文化獎、義大利藝術大學文學獎傑出獎、美國愛因斯坦國際學術基金會和平銅牌獎、巫永福評論獎、韓國亞洲詩人貢獻獎、賴和文學獎、台灣新文學貢獻獎、吳三連獎新詩獎、印度國際詩人亞洲之星獎等多項殊榮。2001年、2003年、2006年3度被印度國際詩人團體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詩作被翻譯為日本、韓國、加拿大、紐西蘭、荷蘭、南斯拉夫、羅馬尼亞、印度、希臘、美國、西班牙、蒙古等各國語言。
李魁賢就讀淡水初中時在《野風》雜誌第54期(1953)發表了第一首詩〈櫻花〉,後續亦在《野風》及其他詩刊發表詩作。1956年加入紀弦主導的「現代派」,1963年出版第一本詩集《靈骨塔及其他》,翌年加入笠詩社,勤奮寫詩與發表。
李魁賢的詩自然率真、評論質樸真誠,主張詩人不能放棄對時代的批判,詩應植根於生活,認為「詩人是天生的在野代言人」。早期《靈骨塔及其他》、《枇杷樹》,帶有濃厚的抒情意味;《南港詩抄》可謂其告別抒情轉向現實的過渡作品,其中「工人生活」系列,將對現實生活的觀照融入詩作當中,因而被譽為「工業詩人」;到了《赤裸的薔薇》,轉為向現實生活探照,增強批判性、諷刺性。寫詩以外,他以本土立場所寫的詩評也廣為人知,從批判的角度,使詩散發出異質的聲響。另外,李魁賢致力於翻譯德國文學,尤其對里爾克的翻譯與研究,對詩壇影響深遠。
李魁賢也積極參與國際詩壇活動,印度、蒙古、中南美洲都有他的足跡,並在臺灣策劃國際詩歌節,邀請國內外詩人共襄盛舉,提升臺灣文學的國際能見度,詩人林鷺稱其「用詩為臺灣打開世界的大門」。
李魁賢說人生像是拼圖,他從自己困扼的經驗,得出「努力是必然,機會是偶然」的體悟,「但求不愧我心」成為其最純粹也最核心的生命信仰。
李魁賢立足臺灣,同時放眼世界,以冷靜的筆指認世間的愚騃與不義,俯探人類的悲鳴及傷痛。臺文館曾於2017年以「臺灣意象,文學先行」展出其豐富的捐贈文物。2023-2024年,他再次將與詩人往來的書信捐贈臺文館。文化部表示,李魁賢一生致力國際詩壇交流,提攜後輩,他的作品及為人處世,都讓臺灣藉由文學走向世界舞台。
李魁賢1937年出生於臺北太平町(今臺北市大同區涼州街),臺北工專化工科畢業。曾任名流企業公司總經理、臺灣國際專利法律事務所專利工程師、臺灣省發明人協會常務理事、國立中正大學台文所兼任教授、中國新詩學會首屆常務理事、臺灣筆會會長、國際詩人學會創始會員、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等。
李魁賢一生獲獎無數,是詩人也是發明家,青壯時期從事專利、翻譯,並大量創作。獲頒重要獎項包含國家文藝獎、行政院文化獎、義大利藝術大學文學獎傑出獎、美國愛因斯坦國際學術基金會和平銅牌獎、巫永福評論獎、韓國亞洲詩人貢獻獎、賴和文學獎、台灣新文學貢獻獎、吳三連獎新詩獎、印度國際詩人亞洲之星獎等多項殊榮。2001年、2003年、2006年3度被印度國際詩人團體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詩作被翻譯為日本、韓國、加拿大、紐西蘭、荷蘭、南斯拉夫、羅馬尼亞、印度、希臘、美國、西班牙、蒙古等各國語言。
李魁賢就讀淡水初中時在《野風》雜誌第54期(1953)發表了第一首詩〈櫻花〉,後續亦在《野風》及其他詩刊發表詩作。1956年加入紀弦主導的「現代派」,1963年出版第一本詩集《靈骨塔及其他》,翌年加入笠詩社,勤奮寫詩與發表。
李魁賢的詩自然率真、評論質樸真誠,主張詩人不能放棄對時代的批判,詩應植根於生活,認為「詩人是天生的在野代言人」。早期《靈骨塔及其他》、《枇杷樹》,帶有濃厚的抒情意味;《南港詩抄》可謂其告別抒情轉向現實的過渡作品,其中「工人生活」系列,將對現實生活的觀照融入詩作當中,因而被譽為「工業詩人」;到了《赤裸的薔薇》,轉為向現實生活探照,增強批判性、諷刺性。寫詩以外,他以本土立場所寫的詩評也廣為人知,從批判的角度,使詩散發出異質的聲響。另外,李魁賢致力於翻譯德國文學,尤其對里爾克的翻譯與研究,對詩壇影響深遠。
李魁賢也積極參與國際詩壇活動,印度、蒙古、中南美洲都有他的足跡,並在臺灣策劃國際詩歌節,邀請國內外詩人共襄盛舉,提升臺灣文學的國際能見度,詩人林鷺稱其「用詩為臺灣打開世界的大門」。
李魁賢說人生像是拼圖,他從自己困扼的經驗,得出「努力是必然,機會是偶然」的體悟,「但求不愧我心」成為其最純粹也最核心的生命信仰。
李魁賢立足臺灣,同時放眼世界,以冷靜的筆指認世間的愚騃與不義,俯探人類的悲鳴及傷痛。臺文館曾於2017年以「臺灣意象,文學先行」展出其豐富的捐贈文物。2023-2024年,他再次將與詩人往來的書信捐贈臺文館。文化部表示,李魁賢一生致力國際詩壇交流,提攜後輩,他的作品及為人處世,都讓臺灣藉由文學走向世界舞台。
最新生活新聞
-
-
嘉基關懷獨居長輩 圍爐活動暖心迎新春
(18 分鐘前) -
北市抽查大型百貨餐廳 1家餐廳防火門違規罰12萬
(19 分鐘前) -
華航董事長疑心肌梗塞猝逝 醫提醒2要素增風險
(19 分鐘前) -
學測17日下午看試場 國、英皆12萬人選考最多
(20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