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3 | 中央社
天氣忽冷忽熱補過頭上火 中醫師:回暖補充涼性食物
65歲黃姓婦人因天氣冷,連3天進補,未料氣溫忽又回升引起上火,導致左耳紅腫、牙齦浮腫、全身燥熱不適;中醫師建議,回暖後可適時補充芥菜、白蘿蔔等涼性食物降火。
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張煒東今天透過新聞稿指出,黃婦日前因天氣冷,連日吃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與宮保雞丁,結果氣溫回升後,卻出現牙齦浮腫、左耳紅腫,全身不舒服;婦人胃火赤盛,明顯是補過頭,服藥後即改善。
張煒東表示,冬天進補是國人飲食習慣,但如果天氣忽冷忽熱,在天冷時進補,過幾天又變熱,這時候最容易引起上火問題,常會出現口乾舌燥、口腔潰瘍、牙齦浮腫、皮膚疔瘡、便秘等症狀。
張煒東說,「長年菜」芥菜是過年應景佳餚,在大魚大肉之際,其涼性可平衡胃熱。
彰化醫院營養室主任黃玉如建議,可運用干貝、魚乾等食材,降低芥菜苦味,喜歡喝湯的民眾則可做成芥菜雞湯,營養又健康。
張煒東指出,涼性食物有清熱功用,除芥菜外,白蘿蔔、菠菜、莧菜、紅鳳菜也都適合在進補或大餐後,用以調和熱性。
此外,張煒東提醒,流感患者要忌口,不適宜吃薑母鴨等補品,否則易出現咽喉痛或口乾舌燥等,反而加重感冒症狀;患有高血壓、痛風、高血脂、肝硬化等慢性病者,也不適合進補。
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張煒東今天透過新聞稿指出,黃婦日前因天氣冷,連日吃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與宮保雞丁,結果氣溫回升後,卻出現牙齦浮腫、左耳紅腫,全身不舒服;婦人胃火赤盛,明顯是補過頭,服藥後即改善。
張煒東表示,冬天進補是國人飲食習慣,但如果天氣忽冷忽熱,在天冷時進補,過幾天又變熱,這時候最容易引起上火問題,常會出現口乾舌燥、口腔潰瘍、牙齦浮腫、皮膚疔瘡、便秘等症狀。
張煒東說,「長年菜」芥菜是過年應景佳餚,在大魚大肉之際,其涼性可平衡胃熱。
彰化醫院營養室主任黃玉如建議,可運用干貝、魚乾等食材,降低芥菜苦味,喜歡喝湯的民眾則可做成芥菜雞湯,營養又健康。
張煒東指出,涼性食物有清熱功用,除芥菜外,白蘿蔔、菠菜、莧菜、紅鳳菜也都適合在進補或大餐後,用以調和熱性。
此外,張煒東提醒,流感患者要忌口,不適宜吃薑母鴨等補品,否則易出現咽喉痛或口乾舌燥等,反而加重感冒症狀;患有高血壓、痛風、高血脂、肝硬化等慢性病者,也不適合進補。
最新生活新聞
-
全國護理健走日 苗栗護理師公會齊聚貓貍山守護健康
(27 分鐘前) -
少子化衝擊收入!私校盼鬆綁投資禁令 教育部:望3個月內完成修法
(35 分鐘前) -
愈晚愈凍!3縣市低溫特報「恐跌破10度」 一路冷到明天
(37 分鐘前) -
新航台灣總經理心中米其林 炸蚵嗲配潤餅冰淇淋
(48 分鐘前) -
2025/02/23 空氣品質說明(10:30)
(50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