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7 | 中央社
種苗場完成杏鮑菇碳足跡盤查 可望成為國產首例
種苗場今天表示,已完成400公克袋裝杏鮑菇碳足跡盤查,總排放量2.1245公斤二氧化碳當量,申請查證中,之後向環境部申請碳標籤,可望成為國產杏鮑菇首例,供消費者選購參考。
響應2040年農業淨零政策方針,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發布資訊指出,除了推展菇蕈介質多元循環利用,進一步與合作對象「天下第一菇農產行」就其生產的「400g袋裝杏鮑菇」執行碳足跡盤查。
種苗場副研究員兼科長陳哲仁說,為了進行週年生產活動數據蒐集,也委託第三方輔導單位國立成功大學產業永續發展中心協助完成此產品的碳足跡盤查,總排放量為2.1245公斤二氧化碳當量(kg CO2e)。
各階段排放比例依序為製造占81.13%、原物料占16.55%、使用占2.32%、廢棄占0.01%。他說,配銷因採自行載運,車用柴油排放併入製造階段,不重複採計。
陳哲仁說,目前已向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申請第三方查證上述碳足跡盤查報告中,完成後將向環境部申請碳標籤,可望成為國產杏鮑菇有碳標籤的首例,提供民眾響應綠色消費時參考。
他並說,其次,產品進行碳足跡盤查,可以發現排放熱點,從中改善技術降低排放量,以此案件為例,杏鮑菇須經過20天、攝氏25度恆溫栽培,製造階段60.6%設備用電及6.15%冷媒逸散為最主要排放熱點,合作業者也說,未來會嘗試對這階段製程降低碳排。
此外,陳哲仁說明,一個產品的碳足跡盤查作業費用約新台幣50多萬元,委託一般機構協助執行約10萬元,加上第三方查證10多萬元,整體約須80萬元,未來申請量像有機驗證等逐步增加、規模化後,會有助於取得碳標籤整體費用降低。
響應2040年農業淨零政策方針,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發布資訊指出,除了推展菇蕈介質多元循環利用,進一步與合作對象「天下第一菇農產行」就其生產的「400g袋裝杏鮑菇」執行碳足跡盤查。
種苗場副研究員兼科長陳哲仁說,為了進行週年生產活動數據蒐集,也委託第三方輔導單位國立成功大學產業永續發展中心協助完成此產品的碳足跡盤查,總排放量為2.1245公斤二氧化碳當量(kg CO2e)。
各階段排放比例依序為製造占81.13%、原物料占16.55%、使用占2.32%、廢棄占0.01%。他說,配銷因採自行載運,車用柴油排放併入製造階段,不重複採計。
陳哲仁說,目前已向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申請第三方查證上述碳足跡盤查報告中,完成後將向環境部申請碳標籤,可望成為國產杏鮑菇有碳標籤的首例,提供民眾響應綠色消費時參考。
他並說,其次,產品進行碳足跡盤查,可以發現排放熱點,從中改善技術降低排放量,以此案件為例,杏鮑菇須經過20天、攝氏25度恆溫栽培,製造階段60.6%設備用電及6.15%冷媒逸散為最主要排放熱點,合作業者也說,未來會嘗試對這階段製程降低碳排。
此外,陳哲仁說明,一個產品的碳足跡盤查作業費用約新台幣50多萬元,委託一般機構協助執行約10萬元,加上第三方查證10多萬元,整體約須80萬元,未來申請量像有機驗證等逐步增加、規模化後,會有助於取得碳標籤整體費用降低。
最新生活新聞
-
-
花蓮豐濱推共享電動機車 租借站兼推廣農特產品
(22 分鐘前) -
屏東公費流感疫苗用罄 全年齡接種涵蓋率30%
(23 分鐘前) -
搭捷運到大巨蛋看球補貼20元 議員批難領不便民
(23 分鐘前) -
黑衣人削頭「咖波」!網喊:祝凶手睡覺被壓
(27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