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1 | 中央社
女嬰染腸病毒併腦炎 疾管署提醒開學注意傳播風險
疾管署今天公布今年首例腸病毒重症個案,南部1個月大早產女嬰出現呼吸急促、心跳變慢,感染伊科病毒11型併發敗血症與腦炎。各級學校開學,疾管署提醒注意傳播風險。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林詠青在例行疫報說明,1名南部1個月大女嬰,有早產情況,1月31日出現嗜睡、活動力下降、餵食困難,3到4天後又出現呼吸急促、血氧偏低、心跳過慢,到急診就醫後,於腦脊髓液等檢體驗出腸病毒,懷疑併發新生兒敗血症與腦炎,收加護病房治療。
林詠青指出,個案經檢驗確認為感染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經治療後,症狀逐漸改善。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說明,監測資料顯示,今年累計至目前,共有1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與2021年至2024年同期病例數(介於0至1例)相當;另2021年至2024年累計重症病例分別為0、3、11、12例,其中個案感染年齡未滿1歲幼童分別為0、1、4、8例,呼籲民眾留意幼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郭宏偉指出,近4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及克沙奇A2型,社區仍持續具其他腸病毒型別活動。本週各級學校開學,學童間密切互動將增加疫情傳播風險,須持續提高警覺並監測疫情變化。
新生兒感染腸病毒,林詠青說明,症狀會與年紀較大孩童不太一樣,主要為發燒、活動力及食慾下降,也可能引起紅疹、腹瀉或嘔吐,嚴重恐併發凝血功能異常、心肌炎、腦炎或新生兒敗血症;新生兒較易發生感染的型別為是克沙奇B型或伊科病毒,也與大小孩不太一樣。
疾管署提醒,腸病毒感染全年皆有可能發生,且在家庭及人口密集機構更容易傳播。5歲以下嬰幼兒為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注意重症前兆病徵,如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病徵,應儘速就醫。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林詠青在例行疫報說明,1名南部1個月大女嬰,有早產情況,1月31日出現嗜睡、活動力下降、餵食困難,3到4天後又出現呼吸急促、血氧偏低、心跳過慢,到急診就醫後,於腦脊髓液等檢體驗出腸病毒,懷疑併發新生兒敗血症與腦炎,收加護病房治療。
林詠青指出,個案經檢驗確認為感染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經治療後,症狀逐漸改善。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說明,監測資料顯示,今年累計至目前,共有1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與2021年至2024年同期病例數(介於0至1例)相當;另2021年至2024年累計重症病例分別為0、3、11、12例,其中個案感染年齡未滿1歲幼童分別為0、1、4、8例,呼籲民眾留意幼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郭宏偉指出,近4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及克沙奇A2型,社區仍持續具其他腸病毒型別活動。本週各級學校開學,學童間密切互動將增加疫情傳播風險,須持續提高警覺並監測疫情變化。
新生兒感染腸病毒,林詠青說明,症狀會與年紀較大孩童不太一樣,主要為發燒、活動力及食慾下降,也可能引起紅疹、腹瀉或嘔吐,嚴重恐併發凝血功能異常、心肌炎、腦炎或新生兒敗血症;新生兒較易發生感染的型別為是克沙奇B型或伊科病毒,也與大小孩不太一樣。
疾管署提醒,腸病毒感染全年皆有可能發生,且在家庭及人口密集機構更容易傳播。5歲以下嬰幼兒為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注意重症前兆病徵,如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病徵,應儘速就醫。
最新生活新聞
-
2025新竹元宵情人節x竹塹城元宵走街祈福巡禮 忠信學校2/12分送紀念幣賀年卡暨提燈
(20 分鐘前) -
魔力紅高雄浪漫開唱 經發局延續推出商圈夜市優惠券
(33 分鐘前) -
苗栗榮服處請益地區地院公證處榮民眷公認證服務
(44 分鐘前) -
元宵夜燈火可親/周桂芳
(49 分鐘前) -
鹽水蜂炮首波夜間施放 遊客尖叫大呼體驗難得
(57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