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7°
( 19° / 15° )
氣象
2025-02-12 | 中央社

參訪新竹文化設施 文化部長李遠:文化基地千件申請案呈現臺灣文化百味

文化部長李遠今(12)日展開年後的地方文化設施參訪行程,分別到訪新竹縣橫山鄉「大山北月」團隊經營的柑橘博物館,以及新竹市「見域工作室」經營的見域青草座。李遠表示,百大文化基地從去(113)年12月展開徵件,至今年1月15日截止,短短1.5個月即收到上千件申請案,各種類別的候選案,如同今日訪視的兩個文化設施,有柑橘、有貢丸湯,共同呈現臺灣的文化百味。

李遠表示,百大文化基地最原始的規劃即是要透過資源整合,呈現近年政府及民間累積的各項成果。因此,即使面臨今年文化部預算被刪凍,除了與各部會資源整合在現階段成為更重要的工作,面對上千件民間自主的申請案,「百大文化基地工作一定要想盡辦法繼續往前走」,並且與各部會充分合作,共同讓國人及世界看見臺灣各地的精彩。

首站來到以廢棄學校豐鄉國小活化,去年獲得第二屆社區營造青年行動獎的「大山北月」。還原成有教室、黑板、課桌椅的國小場景,希望帶大家「找回小時候最單純、勇敢的自己」。創辦人莊凱詠說,文化往往面臨不易傳達的困境,所以他以「食物」作為觸媒,在貢丸、米粉外,持續發展新竹各地的特產,例如峨眉的東方美人、橫山的窯烤麵包、竹東的客家麻糬、北埔的養生擂茶等,成為餐廳特色;更在夏季限定,以關西的手工仙草結合冰淇淋、沙拉、涼麵,成為臺灣絕無僅有,被大廚譽為看似衝突、吃起來很美妙的「仙草冷麵」。

而園區最特色的橘子,更開發成香腸、貢丸、大福、咖啡、氣泡水、醬油、禮盒等各式產品,讓民眾品嚐橘子的百種滋味。莊凱詠也持續結合各部會資源,成立開放博物館型態的「柑橘博物館」,策劃專屬大山背的柑橘策展;開發故事、採果、農民市集、生態步道、露營等各種體驗;並持續響應文化平權、社會創新、藝術進駐、企業ESG等永續理念。莊凱詠說,大山北月從重建廢棄國小的文化開始,一直努力期盼作為大家的靠山,帶動地方的發展,「我們會繼續去發現美好的故事」。

從發行地方生活誌《貢丸湯》開始的「見域工作室」,以舊城週遭豐富的文化資源出發,除了記錄、轉譯新竹的城市空間及文化,也持續開發城市導覽、走讀、講座、展覽等活動,並爭取文化部、國發會、教育部等資源,辦理青年村落文化行動、地方創生、青聚點等計畫。創辦人吳君薇、林宗德今日特地帶著李遠從新竹公會堂,經中央商場、城隍廟,一路進行導覽。吳君薇說,希望用刊物、導覽、策展、空間、商品,與城市中的人產生更多連結,讓更多人成為城市故事、行動者,「作為文化的貢丸湯,我們希望讓認識新竹更有趣」。

文化部表示,百大文化基地共計邀請19位涵括社區營造或地方創生、古蹟聚落或文化路徑、文創聚落或工藝、視覺藝術或表演藝術、獨立書店或出版社、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影視等7大領域專家,以及文化部2位代表共同組成評審團。評審團已於1月中完成評審共識座談,將於接下來密集展開票選及決選作業,預計於5月辦理百大文化基地發表會,邀請大家一起開箱臺灣文化百味。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