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7 | 中央社
劇場大師郭貝爾不為作品下定義 邀觀眾重構歷史
被譽為「劇場鍊金術大師」的德國藝術家郭貝爾,帶著沉浸式作品「每件發生了,還要發生的事」造訪台灣,打破傳統歷史書寫權威,將詮釋權交回觀眾,從不同角度審視過去與未來。
以一次世界大戰為起點,內容跨越百年歐洲史的「每件發生了,還要發生的事」(Everything that Happened and Would Happen),是海恩納.郭貝爾(Heiner Goebbels)汲取捷克作家奧雷尼克(Patrik Ourednik)著作「20世紀極簡歐洲史」中並置歷史與個人片段的手法,將其轉化為劇場中的聲響與視覺符號。
兼具作曲家身分的郭貝爾今天在記者會分享:「所有劇場與音樂劇場媒材在我看來都像作曲。」不同於傳統音樂對旋律與和聲的既定印象,他將「聲響」視為音樂創作的本質,而舞台上的一切,從物件碰撞、裝置運作、環境聲響、影像流動,乃至文本意涵,都被視為「樂音」的一部分。
「每件發生了,還要發生的事」演出空間就像一個大型聲音裝置,邀請觀眾不只當被動的聆聽者,而是在親身感受後,建構屬於自己的意義詮釋。
「追求完美成果不是我所相信的事情」,郭貝爾觀察到,當代人已無時無刻暴露在資訊下,電視、廣告、學校到政治等各種媒介都在強烈投射觀點,要求大家照單全收。因此,他不想再傳遞任何主觀想法,希望台灣觀眾也不用思考「這是關於什麼」,純粹解放個人感知,讓自己成為創作的一環,享受探索過程。
郭貝爾認為藝術就該充滿多元選項,任人自行解讀,也很難簡化成單純的訊息,還不忘幽默一下:「如果你想要訊息,就去郵局收信就好。」
另外,為呈現史詩般的「每件發生了,還要發生的事」,台北表演藝術中心首次將大劇院全面展開,提供全長50公尺、奧運標準泳池規格的景深。
郭貝爾透露,過去首演的場地更大,在舊火車機廠,巡演至匈牙利時運用運動場館,紐約則為歷史軍事演習場所,更打趣說:「我不喜歡劇場。」不過,他對北藝中心充滿各式可能性與尺寸的空間很滿意,尤其2016年造訪台灣時仍在建設中,看到它落成模樣相當驚豔。
「每件發生了,還要發生的事」將於8、9日在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場進行亞洲首演。
以一次世界大戰為起點,內容跨越百年歐洲史的「每件發生了,還要發生的事」(Everything that Happened and Would Happen),是海恩納.郭貝爾(Heiner Goebbels)汲取捷克作家奧雷尼克(Patrik Ourednik)著作「20世紀極簡歐洲史」中並置歷史與個人片段的手法,將其轉化為劇場中的聲響與視覺符號。
兼具作曲家身分的郭貝爾今天在記者會分享:「所有劇場與音樂劇場媒材在我看來都像作曲。」不同於傳統音樂對旋律與和聲的既定印象,他將「聲響」視為音樂創作的本質,而舞台上的一切,從物件碰撞、裝置運作、環境聲響、影像流動,乃至文本意涵,都被視為「樂音」的一部分。
「每件發生了,還要發生的事」演出空間就像一個大型聲音裝置,邀請觀眾不只當被動的聆聽者,而是在親身感受後,建構屬於自己的意義詮釋。
「追求完美成果不是我所相信的事情」,郭貝爾觀察到,當代人已無時無刻暴露在資訊下,電視、廣告、學校到政治等各種媒介都在強烈投射觀點,要求大家照單全收。因此,他不想再傳遞任何主觀想法,希望台灣觀眾也不用思考「這是關於什麼」,純粹解放個人感知,讓自己成為創作的一環,享受探索過程。
郭貝爾認為藝術就該充滿多元選項,任人自行解讀,也很難簡化成單純的訊息,還不忘幽默一下:「如果你想要訊息,就去郵局收信就好。」
另外,為呈現史詩般的「每件發生了,還要發生的事」,台北表演藝術中心首次將大劇院全面展開,提供全長50公尺、奧運標準泳池規格的景深。
郭貝爾透露,過去首演的場地更大,在舊火車機廠,巡演至匈牙利時運用運動場館,紐約則為歷史軍事演習場所,更打趣說:「我不喜歡劇場。」不過,他對北藝中心充滿各式可能性與尺寸的空間很滿意,尤其2016年造訪台灣時仍在建設中,看到它落成模樣相當驚豔。
「每件發生了,還要發生的事」將於8、9日在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場進行亞洲首演。
最新生活新聞
-
-
臺南市政府趙卿惠副市長率團赴新加坡參訪社區關愛組屋 探索高齡友善 住宅整合服務模式
(28 分鐘前) -
「徵」的就是您! 114年餐飲衛生管理分級評核報名開跑 歡迎餐飲業者踴躍報名
(30 分鐘前) -
臺南「好客」本色獲肯定 好客民宿家數連年成長
(32 分鐘前) -
臺東縣衛生局「我是保健達人」系列活動 歡迎組隊報名 首場「保健冒險王」挑戰賽12日啟動
(32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