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7 | 中央社
專家:日本狂牛症最後病例已逾7年 應不構成威脅
衛福部擬開放日本全牛齡牛肉進口,讓消基會憂心狂牛症風險仍在。專家今天說,感染狂牛症原因在於吃進變種普利昂蛋白質,日本最後1個病例至今已逾7年,應不構成威脅。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4日預告修正「日本牛肉及其產品之進口規定」草案,取消30個月齡以下牛隻才能進口的限制,未來擬開放日本全牛齡牛肉進口。預告評論期60天。
但消基會不滿指出,日本自2001年發現狂牛病起,已有10例以上,且潛伏期長達10年,又通常發生在5歲以上牛隻,如果開放全牛齡牛肉進口,狂牛症風險仍在。
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資料,庫賈氏病為第4類法定傳染病,分為散發型、遺傳型、醫源型及新型庫賈氏病。其中的新型庫賈氏病即是俗稱的狂牛症。
狂牛症起因既非細菌也非病毒,而是由一種具感染力又可抵抗高溫和高壓、名為普利昂(Prion)的變性蛋白質所引起,造成神經細胞死亡,使腦組織變成海綿樣的疾病。當人類誤食感染狂牛症的牛肉製品,就有機會吃進具有感染性的普利昂變性蛋白,進而造成人的腦部海棉空洞化。
高雄長庚名譽副院長、庫賈氏病專家陳順勝告訴中央社記者,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等相關規範,一個國家能否成為非疫區,尤其曾發生狂牛症的國家,除了提供風險評估結果報告外,還必須另行證明其最後1個病例距今至少已有7年等,符合定義與要件才會被認定為非疫區。
對於食藥署指日本最後1例狂牛症是在2009年,已是15年前。陳順勝認為,既然WOAH也認定日本為風險可忽略國家,所有牛齡、所有部位均安全,均可貿易,相信食藥署的風險評估是把所有風險因子都考量了,才決定開放。
陳順勝說,全球趨勢是走向開放,因為現在對致病機轉逐漸了解,此外,以前許多人在飼養牛隻時,都會加入骨粉來促進牛隻生長,當含有普利昂的牛、羊組織被做成骨粉後餵牛,就會造成牛隻感染,現在許多國家飼料已不能加入動物蛋白,全世界都在進步。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4日預告修正「日本牛肉及其產品之進口規定」草案,取消30個月齡以下牛隻才能進口的限制,未來擬開放日本全牛齡牛肉進口。預告評論期60天。
但消基會不滿指出,日本自2001年發現狂牛病起,已有10例以上,且潛伏期長達10年,又通常發生在5歲以上牛隻,如果開放全牛齡牛肉進口,狂牛症風險仍在。
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資料,庫賈氏病為第4類法定傳染病,分為散發型、遺傳型、醫源型及新型庫賈氏病。其中的新型庫賈氏病即是俗稱的狂牛症。
狂牛症起因既非細菌也非病毒,而是由一種具感染力又可抵抗高溫和高壓、名為普利昂(Prion)的變性蛋白質所引起,造成神經細胞死亡,使腦組織變成海綿樣的疾病。當人類誤食感染狂牛症的牛肉製品,就有機會吃進具有感染性的普利昂變性蛋白,進而造成人的腦部海棉空洞化。
高雄長庚名譽副院長、庫賈氏病專家陳順勝告訴中央社記者,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等相關規範,一個國家能否成為非疫區,尤其曾發生狂牛症的國家,除了提供風險評估結果報告外,還必須另行證明其最後1個病例距今至少已有7年等,符合定義與要件才會被認定為非疫區。
對於食藥署指日本最後1例狂牛症是在2009年,已是15年前。陳順勝認為,既然WOAH也認定日本為風險可忽略國家,所有牛齡、所有部位均安全,均可貿易,相信食藥署的風險評估是把所有風險因子都考量了,才決定開放。
陳順勝說,全球趨勢是走向開放,因為現在對致病機轉逐漸了解,此外,以前許多人在飼養牛隻時,都會加入骨粉來促進牛隻生長,當含有普利昂的牛、羊組織被做成骨粉後餵牛,就會造成牛隻感染,現在許多國家飼料已不能加入動物蛋白,全世界都在進步。
最新生活新聞
-
浙江溫州洞頭舉辦兩岸半屏山系列交流 邀臺青溫州同心築夢
(22 分鐘前) -
Boomi獲獨立研究機構最新iPaaS報告評為領導者並於策略類別奪得最高分
(25 分鐘前) -
2025年無人機足球世界盃將在「無人機足球之城」全州舉辦
(28 分鐘前) -
屏東分署114年度9月份123聯合拍賣 將拍遠洋漁船,歡迎投標
(28 分鐘前) -
滙豐調查:台灣富裕投資人提高黃金投資比重逾兩倍
(31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