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3°
( 26° / 18° )
氣象
2025-04-06 | 中央社

AI讓國文課不一樣 東海大學將文學轉化為冒險遊戲

文組生AI逆襲5

(中央社記者趙麗妍台中6日電)大一中文課程也能學AI,東海大學教師蕭崇聖用AI技術,將文學作品轉化為互動文字冒險遊戲,讓學生一邊學習AI,一邊提升文學素養,培養創意表達與行銷能力。

東海大學中文系博士生蕭崇聖目前擔任大一中文的教學工作,他開設「文學故事遊戲轉譯」AI課程,結合LINE官方帳號的行銷工具,如關鍵字自動回覆、圖文訊息及圖文選單,引導學生將課堂文本、經典文學透過AI的文本處理、圖片生成、資訊統整等功能,重新詮釋後,提煉出互動性強的文字冒險遊戲。

蕭崇聖提到,課程考驗學生將抽象文字,轉化為具體的遊戲結構與互動台詞,學生需要深入閱讀文學,還需運用寫作設計遊戲劇情,以口語表達分享創作理念,最後成果以數位化呈現。

AI浪潮來襲,文科生也無法倖免。蕭崇聖有感而發地說,當所有人都變成消費者,大量使用AI工具,減少輸入資訊,轉譯後再輸出想法,人們不再將知識深化,所有人獲得的資訊都一樣,展現的成果也相似,試想這樣自我特色該如何突顯。

東海大學外文系二年級學生葉可眉就有類似的經驗,某次詢問AI問題,得到的答案卻是在網路上搜尋而來,AI並非想像中可靠。

AI還看不懂雙關和暗示仍需人類校對

葉可眉發現,使用AI時指令要非常詳細,反覆不斷溝通,結果經常並非所想要;例如有時用AI確認文法的正確性,但AI卻連內容、文章架構都改了,做報告時會憂心AI的抄襲率大,涉及著作權,最後還是靠自己完成。

又例如,AI可以幫忙翻譯,但是她認為,直接翻譯雙方對談內容,未將其中的雙關語及文意完整傳達,聽者、旁聽者未必能懂,恐怕還會發生誤會。

身為文科生,學習AI課程並了解電腦語言,葉可眉說,這些都和未來工作息息相關,利用AI可快速幫忙整理資料;不過,自身還是得多方閱讀,充實內在知識。

她指出,人力生產線可能會被取代,人類許多想法是AI無法提供,人與人之間交流所產生的情感,是AI無法取代的,倒是可透過與AI對話間激發靈感,最後由自己完成實作,AI是輔助工具。

AI浪頭打在人文學科上,對於未來會不會被AI取代,葉可眉強調,「與其擔心被AI取代,不如提升自己在專業領域的獨特性。」

AI可處理繁瑣工作但無法取代生命體悟

東海大學文學院院長周玟慧認為,就核心價值來看,人文學科教育不僅止於面對生存、生活的問題,更是著眼於生命層次的提升。學生閱讀經典,藉由前人的文字體悟無論處於何種困頓或變局,內在的智慧平靜可讓人安處自在生活。這種生命的體悟是AI無法取代的,也是人類能夠引領AI的資本。

周玟慧說,科技發展快速,AI可幫忙處理低階勞力或重複繁瑣的工作,讓生活中某些部分可獲得解放。她舉例,洗衣機問世後,傳統被家務束縛的女性獲得鬆綁,音檔轉文字的功能也減輕打字負擔。

在應用層面,她說,學生需要培養應用AI的技能,與時俱進,在面對生存與生活問題,透過吸收文學給予的養分,提升自我人文素養,豐富精神與內心,使用科技工具來發揮自我創意,自然不會有被取代的問題。

周玟慧說,AI作為應用工具,可協助處理繁瑣的文書工作,AI承載大量資訊,可以美麗詞藻、故事結構,輔助產出文學作品,作品的發想與創意來自人,文藝的創作AI無法取代。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