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8 | 中央社
台東區農改場推廣防鳥網 保障原民小米收成
小米是原民重要傳統作物,台東區農改場發現人工驅鳥費工且效果有限,反觀防鳥網防範效果達100%,且更省錢還可獲補助。農改場9日將在台東縣達仁鄉辦觀摩會,邀請農民參加。
農業部台東區農改場業務包括許多原住民族的傳統作物,其中一項就是小米。台東區農改場助理研究員張芳魁告訴中央社記者,穀穗發育及成熟階段容易遭受麻雀等鳥類啄食,不防範可能減產一半以上,但是人工驅鳥效果有限,反之架設防鳥網效果可達100%。
不過,他說,農民通常不想花錢架設,推廣7、8年來,當地種植小米者大約只有2、3成架設防鳥網,其實對比人工趕鳥,一天工資以新台幣1200元計算,驅趕40天需花費4萬8000元;若面積增加,2人驅趕花費更達9萬6000元。
反觀搭設防鳥網每分地材料加上工資約3萬元,加上資材又可重複使用,成本相對節省許多。
再者,他說,農業部農糧署已將防鳥網設施納入補助項目,大約可補助近半,採實報實銷,最後要以實際申報情況為準,農民可向農糧署各區分署洽詢。
為鼓勵農民改變觀念採用省工、省錢、效果好的防鳥網,張芳魁說,已經製作防鳥網搭設教學短片,可上網搜尋觀看學習,9日也將在台東縣達仁鄉舉辦觀摩會;同時提醒農民,颱風來襲前要把網子收起來,支柱若不影響農務,可以留著,材料都可繼續使用。
關於架設方法,他說明,使用粗竹竿或錏管作為支柱,長度約240公分,插入土中30到40公分深,間距4公尺,田區四邊的支柱向外拉,以棉繩或鐵絲固定,增加強度。支柱頂端套上管帽,以棉繩縱向橫向依序串連每一支柱並拉緊固定。
最後步驟就是加上尼龍防鳥網,需將田區完全覆蓋,且四週平貼地面固定。防鳥網尺寸需大於立體田區的表面積,長、寬各預留6公尺,建議選用PE材質無結的防鳥網,網目大小為1.5公分乘1.5公分,可有效防制鳥害,且不會造成鳥類纏繞死亡,避免觸犯野生動物保護法。
農業部台東區農改場業務包括許多原住民族的傳統作物,其中一項就是小米。台東區農改場助理研究員張芳魁告訴中央社記者,穀穗發育及成熟階段容易遭受麻雀等鳥類啄食,不防範可能減產一半以上,但是人工驅鳥效果有限,反之架設防鳥網效果可達100%。
不過,他說,農民通常不想花錢架設,推廣7、8年來,當地種植小米者大約只有2、3成架設防鳥網,其實對比人工趕鳥,一天工資以新台幣1200元計算,驅趕40天需花費4萬8000元;若面積增加,2人驅趕花費更達9萬6000元。
反觀搭設防鳥網每分地材料加上工資約3萬元,加上資材又可重複使用,成本相對節省許多。
再者,他說,農業部農糧署已將防鳥網設施納入補助項目,大約可補助近半,採實報實銷,最後要以實際申報情況為準,農民可向農糧署各區分署洽詢。
為鼓勵農民改變觀念採用省工、省錢、效果好的防鳥網,張芳魁說,已經製作防鳥網搭設教學短片,可上網搜尋觀看學習,9日也將在台東縣達仁鄉舉辦觀摩會;同時提醒農民,颱風來襲前要把網子收起來,支柱若不影響農務,可以留著,材料都可繼續使用。
關於架設方法,他說明,使用粗竹竿或錏管作為支柱,長度約240公分,插入土中30到40公分深,間距4公尺,田區四邊的支柱向外拉,以棉繩或鐵絲固定,增加強度。支柱頂端套上管帽,以棉繩縱向橫向依序串連每一支柱並拉緊固定。
最後步驟就是加上尼龍防鳥網,需將田區完全覆蓋,且四週平貼地面固定。防鳥網尺寸需大於立體田區的表面積,長、寬各預留6公尺,建議選用PE材質無結的防鳥網,網目大小為1.5公分乘1.5公分,可有效防制鳥害,且不會造成鳥類纏繞死亡,避免觸犯野生動物保護法。
最新生活新聞
-
白沙屯媽祖進香5/3抵達北港 雲林整備迎客
(15 分鐘前) -
新北市美術館開館 6/30前免費參觀
(19 分鐘前) -
關稅衝擊想賣房? 專家提醒留意「3關鍵」
(20 分鐘前) -
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召開汛期前研習會 增進全民防災與廉政觀念
(21 分鐘前) -
一次看懂臺灣美術三百年!典藏化為公共知識的時代對話 國立臺灣美術館「時代印記」常設展登場
(22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