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4-10 | 中央社

南地檢佘青樺博士與南大師生交流犯罪解析與社會復歸

國立臺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於4月1日舉辦博雅教育講座,邀請臺南地檢署觀護人室主任佘青樺博士與師生交流。講座聚焦於犯罪成因分析與觀護實務分享,佘主任以其多年實務經驗,帶領學生從法律、心理與犯罪學三個面向思考犯罪行為的本質與社會應對之道。

佘主任指出,多數犯罪行為往往根源於「趨樂避苦」的本能。當個體認為某種行為能帶來快感或暫時緩解痛苦時,即便具法律風險,也可能做出偏差選擇。然而,真正使人遠離犯罪的關鍵,在於理性思辨與自我掌控的能力。她分享一位女性戒毒成功的案例,說明戒斷過程中最困難的是擺脫心理上的依賴,並強調若缺乏外界支持與自我覺察,極易反覆復發。

針對更生人重返社會所遭遇的挑戰,佘主任亦有深刻觀察。她指出,許多曾有前科者在求職、社交甚至家庭生活中,常因污名與排斥而難以順利融入社會,導致即使有悔改之心,也因缺乏接納環境而再次走回犯罪之路。她呼籲社會各界應建構完善的復歸機制,並以同理與包容態度,協助更生人重建正常生活,進而有效降低再犯率。

在講座後半段,佘主任以馬來西亞籍女大學生遭害事件為例,介紹「日常活動理論」,提醒學生日常中潛藏的風險。她強調,當「有意圖的加害者」、「合適的受害對象」與「監控者缺位」三因素同時出現時,犯罪即可能發生。除了強化個人安全意識外,她也指出,犯罪預防不僅是個人責任,更需社會整體環境的配合。藉由此次講座,南大師生不僅對犯罪行為有更深入的理解,也在提升自我保護意識的同時,思索更生人與社會之間的連結與責任。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