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1 | 中央社
台灣選罷制度怎麼了?李四端與律師深談:罷免權應是民主的釋壓閥,不是報復工具
台灣選罷制度再掀話題!台灣民主制度發展逾三十年,罷免制度的存廢與設計再度成為公共討論焦點。資深媒體人李四端在他開設的Podcast節目《今晚找事端》近日邀請《法客電台》Podcast的主持人兼律師的貴智及珞亦,從法治與民主原則的角度,深入探討台灣罷免制度的設計邏輯。
主持人李四端在節目開門見山質疑:「政黨集體出動連署、操作罷免,是民主還是復仇?」律師貴智認為現行制度仍具防護機制,但也坦言:「如果動輒罷免,反映的是社會對民代的不信任。」
節目一直聚焦近期在社群話題引起熱議的「罷免」這項民主工具,在台灣制度下的使用頻率、正當性與法律平衡設計。律師珞亦表示:「台灣其實在村里長有很多罷免案例,但比較為大眾熟知的從黃國昌、林昶佐、黃捷、王浩宇、陳柏惟、韓國瑜以及謝國樑,大概一年罷免不到一個」在現況下的民主制度他認為是可以接受的頻率。
節目也討論到,台灣現行罷免制度的三階段門檻設計(1%提案、10%連署、過半同意),看似低門檻,實則結構繁複,考驗公民動員與制度認知能力。貴智指出:「罷免制度是一種有序表達不滿的制度設計,若無此機制,社會可能失去釋放壓力的管道。」
然而,珞亦則提醒,制度設計雖有其道理,但當民意被動員而非自主形成時,民主將走向危險邊緣。他認為:「民主不是時時讓你反悔,而是教你承擔選擇。」
李四端也在臉書強調「理解是對話的起點」,節目的討論不是要選邊站,而是讓每個公民都清楚,在「想罷免」之前,先更認識制度,在「失望」之前,先思考責任與後果。
主持人李四端在節目開門見山質疑:「政黨集體出動連署、操作罷免,是民主還是復仇?」律師貴智認為現行制度仍具防護機制,但也坦言:「如果動輒罷免,反映的是社會對民代的不信任。」
節目一直聚焦近期在社群話題引起熱議的「罷免」這項民主工具,在台灣制度下的使用頻率、正當性與法律平衡設計。律師珞亦表示:「台灣其實在村里長有很多罷免案例,但比較為大眾熟知的從黃國昌、林昶佐、黃捷、王浩宇、陳柏惟、韓國瑜以及謝國樑,大概一年罷免不到一個」在現況下的民主制度他認為是可以接受的頻率。
節目也討論到,台灣現行罷免制度的三階段門檻設計(1%提案、10%連署、過半同意),看似低門檻,實則結構繁複,考驗公民動員與制度認知能力。貴智指出:「罷免制度是一種有序表達不滿的制度設計,若無此機制,社會可能失去釋放壓力的管道。」
然而,珞亦則提醒,制度設計雖有其道理,但當民意被動員而非自主形成時,民主將走向危險邊緣。他認為:「民主不是時時讓你反悔,而是教你承擔選擇。」
李四端也在臉書強調「理解是對話的起點」,節目的討論不是要選邊站,而是讓每個公民都清楚,在「想罷免」之前,先更認識制度,在「失望」之前,先思考責任與後果。
最新生活新聞
-
-
臺東縣政府推動社會住宅包租代管政策成果亮眼 持續打造宜居友善家園
(20 分鐘前) -
114年全國保健會議 臺東縣衛生局榮獲保健業務總成績類優等獎
(20 分鐘前) -
農業信用保證基金配合協助高雄市、屏東縣及臺中市114年1-2月低溫農業天然災害貸款信用保證
(20 分鐘前) -
全國最大公有地長照園區「日昇月好海岸村」動土! 饒慶鈴:感謝各界一同努力推動
(21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