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1 | 中央社
百年演變揭秘:現今台灣紅樹林多數為栽植及擴展 並非當地原生
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與全球變遷生物學研究中心施習德、許秋容教授,以及國立中山大學退休教授楊遠波老師,於《國立台灣博物館學刊》共同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台灣紅樹林分布的變遷〉。本研究全面回顧自1864年首次文獻記載以來,台灣紅樹植物的歷史分布和演變脈絡,並引用逾130篇國內外文獻,涵蓋明、清時期、日本時期至今等階段。在系統性的回顧與比對後,本研究進一步確認台灣現存紅樹林有許多是人為引入栽植的結果,並非自然原生分布。此結果不僅與先前夏威夷Wester教授的研究結果相符合,也挑戰「紅樹林應該遍布台灣海岸」的倡議,為海岸濕地生態與多樣性的管理提供嶄新觀點。
許教授與楊教授是國內紅樹林分類研究的權威,早在2005年,兩人便合作發行台灣第一套紅樹林植物郵票,兩位教授都曾發表過紅樹林植物的新種;其中許教授的水筆仔新種,證實台灣的水筆仔與印度和東南亞的品種不同。許教授另著有《探訪海上森林:印度-西太平洋紅樹林簡介》一書,由本校出版中心發行。施教授長年致力於台灣與西太平洋沿岸濕地蟹類的多樣性研究,迄今已發表超過90個無脊椎動物新種,目前專注於探討非原生紅樹林對於海岸蟹類族群與棲地的潛在影響。
研究指出,基隆灣和高雄港(舊稱高雄灣)曾擁有原生紅樹林族群,但目前均已滅絕。基隆港的水筆仔在日本時代後期即不復存在;高雄港原本曾擁有除水筆仔之外的五種紅樹植物,也因港口開發等因素而逐漸消失。目前僅屏東東港大鵬灣仍有百年老樹,研判為台灣少數原生的海茄苳族群。
其餘地區的紅樹林,依歷史文獻和早期標本採集紀錄,可確認是人為引入而非當地原生的族群,包括早期自福建、廣東所引入的,或是政府來台後陸續於沿海地區廣泛栽植而擴張的族群。其中淡水河口的原生水筆仔族群可能在19世紀末滅絕,現生的植被為1925年前後由當地貿易商黃東茂自福建省鼓浪嶼引入,並擴張至今日的規模。新竹新豐地區的水筆仔與海茄苳,考據為1790年由徐熙拱從廣東陸豐所引入的。整體而言,台灣西海岸現存的紅樹林,依據可考紀錄,均為人為栽植,並無原生分布的歷史紀錄
研究團隊強調,這項研究不僅為台灣紅樹林的歷史與地理分布提供全新視角,更為海岸濕地的生態保育與管理策略提供了關鍵參考依據。期盼這些發現,能協助引導未來在環境治理與生態教育上,朝向更宏觀、務實且永續的方向發展。
許教授與楊教授是國內紅樹林分類研究的權威,早在2005年,兩人便合作發行台灣第一套紅樹林植物郵票,兩位教授都曾發表過紅樹林植物的新種;其中許教授的水筆仔新種,證實台灣的水筆仔與印度和東南亞的品種不同。許教授另著有《探訪海上森林:印度-西太平洋紅樹林簡介》一書,由本校出版中心發行。施教授長年致力於台灣與西太平洋沿岸濕地蟹類的多樣性研究,迄今已發表超過90個無脊椎動物新種,目前專注於探討非原生紅樹林對於海岸蟹類族群與棲地的潛在影響。
研究指出,基隆灣和高雄港(舊稱高雄灣)曾擁有原生紅樹林族群,但目前均已滅絕。基隆港的水筆仔在日本時代後期即不復存在;高雄港原本曾擁有除水筆仔之外的五種紅樹植物,也因港口開發等因素而逐漸消失。目前僅屏東東港大鵬灣仍有百年老樹,研判為台灣少數原生的海茄苳族群。
其餘地區的紅樹林,依歷史文獻和早期標本採集紀錄,可確認是人為引入而非當地原生的族群,包括早期自福建、廣東所引入的,或是政府來台後陸續於沿海地區廣泛栽植而擴張的族群。其中淡水河口的原生水筆仔族群可能在19世紀末滅絕,現生的植被為1925年前後由當地貿易商黃東茂自福建省鼓浪嶼引入,並擴張至今日的規模。新竹新豐地區的水筆仔與海茄苳,考據為1790年由徐熙拱從廣東陸豐所引入的。整體而言,台灣西海岸現存的紅樹林,依據可考紀錄,均為人為栽植,並無原生分布的歷史紀錄
研究團隊強調,這項研究不僅為台灣紅樹林的歷史與地理分布提供全新視角,更為海岸濕地的生態保育與管理策略提供了關鍵參考依據。期盼這些發現,能協助引導未來在環境治理與生態教育上,朝向更宏觀、務實且永續的方向發展。
最新生活新聞
-
-
中國「早產兒捐腎」登國際期刊 名醫揭「疑點重重」:健康寶寶被摘器官or論文造假
(32 分鐘前) -
全台最多!新北YouBike2.0E 電輔車2100輛
(46 分鐘前) -
兩廳院Taiwan Week再啟航 22國表藝策展人訪台
(52 分鐘前) -
2025台新女子路跑登場 彭雪芬領女性開跑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