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4-16 | 中央社

關稅戰打亂供應鏈!《供應鏈之死與PI的崛起》建議企業轉向PI突圍

川普顛覆的關稅戰,使自由貿易受到衝擊、企業無所適從,顯示既有的全球供應鏈風險將大幅升高,即便隨即又提出暫緩關稅90天,台灣對等關稅從原本的32%降至10%,仍然衝擊大量的「毛三毛四」代工廠商,迫使企業必須直面問題,思考如何重組各地的供應鏈。

著有《供應鏈之死與PI的崛起》的喬治亞理工學院亞太區國際事務執行長詹斯敦指出「關稅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傳統供應鏈的問題,早因為地緣政治、少子化、AI崛起、氣候變遷與成本上升等議題而受到關注。他說: 「供應鏈早已不再是工廠「一條接一條」的線性結構,而是資訊數據、資產金流、人力與研發的融合,企業已無法只靠壓價生存,世界局勢不穩定,亦無法倚靠政策,必須重新思考獲利模式與競爭策略。

詹斯敦認為,企業應了解美國、歐盟與日本政府已在推動的Physical Internet(實體互聯網,簡稱PI),例如日本政府正在培養3千名的PI架構工程師,歐盟將PI視為替代傳統物流的的方案。而所謂的PI可看成是模仿網際網路的運作模式,將貨物裝入標準化容器,透過平台與數據實現共享共配,再搭配AI快速演算,整合各環節的效益,節省運輸與倉儲的效率與成本,同時達到降低碳排的目標,完整的供應鏈網絡,才能應付未來波動不斷的局勢。

在少子化趨勢下,工人越來越難找,詹斯敦建議企業導入AI、PI與自動化後,未來只需要一位管理人員,不再需要雇用20個人,台灣企業可以以台灣做爲總部與研發的第一基地,美國/東南亞生產爲第二基地,透過新技術,可望大幅降低美國設廠的人力成本難題,以「鏈主」的思維重新理解供應鏈,成為企業降低風險與獲利的核心,躍升為亞洲供應鏈協同中心,成為新的利潤爆發點。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