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4-17 | 中央社

僧帽水母現蹤北海岸潮間帶 北觀處提醒民眾勿觸碰

北部海岸潮間帶、沙灘近日出現零星僧帽水母,交通部觀光署北觀處說,僧帽水母外型近似透明小塑膠袋,有「世界第三毒」之稱,不論活體或屍體都有毒,民眾勿因好奇觸碰。

交通部觀光署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今天在臉書Facebook發文提醒,僧帽水母近期現蹤北部海岸,若民眾在翡翠灣與北部海岸潮間帶、沙灘上發現透明小塑膠袋,極可能是僧帽水母,絕對不要觸摸。

北觀處副處長吳建志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時說,目前北海岸僅發現零星僧帽水母,已派員加強巡查,這兩天未再發現,民眾無須過度恐慌,但仍需提高警覺,進行水域活動時多留意,如有發現不要觸摸。

北觀處說,僧帽水母又稱葡萄牙戰艦,有透明、粉紅、藍色或紫色,觸鬚平均長10公尺,觸鬚上充滿毒素的刺細胞,可以殺死細小海洋生物;已死去的僧帽水母或脫落的觸鬚,在數小時內,仍可造成同樣傷害。

北觀處表示,僧帽水母毒液呈酸性,會讓人產生劇痛並留下紅色鞭痕,要2到3天才能消散,另外,僧帽水母的刺可能會引發過敏反應及一連串的影響,如發熱、休克及干擾心臟和肺部功能,嚴重時更會致命。

如果不慎觸碰,北觀處提醒,立即移除斷裂殘留的觸手,可用抗組織胺藥物減緩發炎症狀,儘速就醫。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