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3 | 中央社
宗博館「光在萬物」特展開幕 超越視覺的靈性旅程
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即日起推出「光在萬物」特展,以「光」為核心意象,融合互動科技,從視覺感知延展至宇宙哲學思想,帶領觀眾超越日常視角,在光的萬象中,進入萬物循環的靈性長河,尋找那道存在於一切的永恆之光。歡迎走入這座位於城市中心的心靈場域,展開一段超越時間與形相的旅程,與光相遇,把自己活成一道光,進而成為光的化身,照耀他人、照亮宇宙。
系列特展兼具藝術與生命意涵
世界宗教博物館透過「生死晝夜」、「山海天人」、「光在萬物」系列特展,從2022年與觀眾一起走過「生死晝夜」,體認人們生命的羈絆;2023年,進入「山海天」之中,找尋「人」在自然中的位置;2025年,將化身虛無,帶領觀眾從科學的可見光感知,走向深層的宇宙隱喻,並最終回歸「萬物一體」的靈性體悟。
此次展覽首度打破館內特展區的既有分野,融合原本的兩大特展廳,構築風格多變的6大主題,以沉浸式體驗,創造出感知與情感並行的參觀動線。觀眾不僅能欣賞4件館方珍貴的典藏文物,更可在互動裝置中,成為光的旅人,感知「光」如何在宇宙萬物間與自我身心靈的深層共振。
光的旅程從視覺感知走向靈性覺醒
展區中每一空間皆以不同形貌的「光」作為引導,融入館方珍藏的四件重量級文物。從充滿象徵意涵的「光之繭」揚起序曲,由主視覺發展出的造型,象徵起源,沈靜自身,破繭而出,隨著光進入展覽,開啟對話。
「覺醒之光展區」藉著寓意簡樸、和平與自然共生精神的「館藏聖方濟像」,喚醒內在潛藏的光,引領觀眾重新認識自身內在的光,與宇宙本源的連結。「創世之光展區」透過具象化真理與光明的「館藏梵天石像」,隨空靈悠遠的樂音,輕紗隨風浮動,如同回到宇宙初開時的渾沌與虛幻,觀眾得以回溯萬象之源,進入創世的原點。
超越形相看見存在的本質之光
展覽不僅是視覺的饗宴,更是思維的觸發。「無我之光展區」跟隨「館藏勝樂金剛曼荼羅」的幾何結構與色彩秩序,觀者得以超越表象的自我,放下執著,觸及純粹的靈性本源。「萬物之光展區」由展現慈悲守護之力的「館藏毘濕奴石像」,象徵一切生命能量的互依與流動,終至無相無形的「無光之光」。
壓軸的「光之救贖展區」,跳脫文物框架,透過互動裝置邀請觀眾思索:光如何讓我們與自然共生?如何照亮人與萬物之間被遺忘的連結?展覽最終不再只是觀看,而是一次靈魂的轉化。
光的哲思靈性生態的當代表達
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倡導「靈性生態」理念,期許人們在地球生態面臨危機之際,從個人內在的覺醒出發,轉化為真實的行動力。從「看光」、「尋光」,到「成為光」,不只是詩意的訴求,更是當代人們回應自然與宇宙的靈性實踐。
展覽開幕時,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馬幼娟特別分享策展核心精神,引用創辦人心道法師書寫的「永恆之光,存在萬物」,點出此展所欲傳遞的深刻訊息,靈性生態不只是哲學概念,而是一種行動的召喚。期待觀眾理解萬物一體、相互共生的真諦,並以更加謙卑、更加連結的姿態,面對自己、他人與整個宇宙。
系列特展兼具藝術與生命意涵
世界宗教博物館透過「生死晝夜」、「山海天人」、「光在萬物」系列特展,從2022年與觀眾一起走過「生死晝夜」,體認人們生命的羈絆;2023年,進入「山海天」之中,找尋「人」在自然中的位置;2025年,將化身虛無,帶領觀眾從科學的可見光感知,走向深層的宇宙隱喻,並最終回歸「萬物一體」的靈性體悟。
此次展覽首度打破館內特展區的既有分野,融合原本的兩大特展廳,構築風格多變的6大主題,以沉浸式體驗,創造出感知與情感並行的參觀動線。觀眾不僅能欣賞4件館方珍貴的典藏文物,更可在互動裝置中,成為光的旅人,感知「光」如何在宇宙萬物間與自我身心靈的深層共振。
光的旅程從視覺感知走向靈性覺醒
展區中每一空間皆以不同形貌的「光」作為引導,融入館方珍藏的四件重量級文物。從充滿象徵意涵的「光之繭」揚起序曲,由主視覺發展出的造型,象徵起源,沈靜自身,破繭而出,隨著光進入展覽,開啟對話。
「覺醒之光展區」藉著寓意簡樸、和平與自然共生精神的「館藏聖方濟像」,喚醒內在潛藏的光,引領觀眾重新認識自身內在的光,與宇宙本源的連結。「創世之光展區」透過具象化真理與光明的「館藏梵天石像」,隨空靈悠遠的樂音,輕紗隨風浮動,如同回到宇宙初開時的渾沌與虛幻,觀眾得以回溯萬象之源,進入創世的原點。
超越形相看見存在的本質之光
展覽不僅是視覺的饗宴,更是思維的觸發。「無我之光展區」跟隨「館藏勝樂金剛曼荼羅」的幾何結構與色彩秩序,觀者得以超越表象的自我,放下執著,觸及純粹的靈性本源。「萬物之光展區」由展現慈悲守護之力的「館藏毘濕奴石像」,象徵一切生命能量的互依與流動,終至無相無形的「無光之光」。
壓軸的「光之救贖展區」,跳脫文物框架,透過互動裝置邀請觀眾思索:光如何讓我們與自然共生?如何照亮人與萬物之間被遺忘的連結?展覽最終不再只是觀看,而是一次靈魂的轉化。
光的哲思靈性生態的當代表達
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倡導「靈性生態」理念,期許人們在地球生態面臨危機之際,從個人內在的覺醒出發,轉化為真實的行動力。從「看光」、「尋光」,到「成為光」,不只是詩意的訴求,更是當代人們回應自然與宇宙的靈性實踐。
展覽開幕時,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馬幼娟特別分享策展核心精神,引用創辦人心道法師書寫的「永恆之光,存在萬物」,點出此展所欲傳遞的深刻訊息,靈性生態不只是哲學概念,而是一種行動的召喚。期待觀眾理解萬物一體、相互共生的真諦,並以更加謙卑、更加連結的姿態,面對自己、他人與整個宇宙。
最新生活新聞
-
-
神似《獅子王》丁滿!狐獴現蹤街頭引騷動 動保處出動救援
(33 分鐘前) -
金門大學全大運選手蓄勢待發!校長授旗勉勵振奮開跑
(35 分鐘前) -
照顧情緒、釋放壓力 竹縣消防局「紓壓工作坊」療癒消防人員身心
(36 分鐘前) -
保障消防同仁身心健康 竹市消防局推動「醫療駐點服務」
(38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