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3 | 中央社
腹部手術30年後出現切口疝氣 3D修補手術3天即出院
屏東79歲辜姓男子30年前接受腹部手術,近期發現傷口上方偶爾凸起、腹部不適,就醫診斷為切口疝氣。辜男接受3D腹腔鏡腹膜內網膜修補手術,第3天即出院。
屏東醫院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辜男30年前因腹膜炎接受傳統腹部手術,留下約25公分疤痕。他最近發現傷口上方偶爾凸起,咳嗽或腹部用力時特別明顯,外觀上不好看、也感覺腹部不適,到屏東醫院就診,經醫師診察並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1個大小約2公分左右切口疝氣。
屏東醫院表示,辜男接受3D腹腔鏡腹膜內網膜修補手術(IPOM),腹部僅4個約1公分大小傷口,搭配防沾黏人工網膜及可吸收式螺旋固定器方式,將人工網膜完整覆蓋在腹壁缺口下方,術後隔天就可下床行走,搭配止痛藥幾乎感受不到傷口疼痛,第3天即可出院。之後門診追蹤2個月沒有復發,病人對術後狀況滿意。
屏東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楊博翔表示,腹部切口疝氣是腹部手術後常見併發症,手術時腹壁縫合不確實或手術切口過大,會導致術後切口疝氣發生率增高;術後感染也會延長癒合時間,導致腹壁肌肉結構未能恢復正常,形成疝氣風險增加。超重或肥胖、術後未遵循醫生指示過早進行劇烈活動,也容易使腹部受力過大,增加疝氣風險。
楊博翔表示,對於大多數腹部切口疝氣患者,手術修補是最有效治療方法。對於較小疝氣可採傳統手術修補,切開疝氣部位並將突出部分推回腹腔,以縫線縫合腹壁,防止疝氣復發。較大疝氣可能須使用合成網膜加強修補效果,置放於體內人工網膜會與周邊組織結合纖維化,形成新一層強韌結構;不過這種手術缺點是傷口較大,因為網膜需要覆蓋疝氣缺口邊緣5公分。
楊博翔說,患者也可採腹腔鏡微創手術,這種手術方法使用數個腹部小切口,通過腹腔鏡器械進行操作將網膜置放在疝氣缺口表面,對患者創傷較小,復原時間也較短。缺點是需要用到特殊防沾黏網膜,目前健保並未給付,病患必須採自費方式使用。對於症狀較輕微疝氣,或是年邁且心肺機能不適合進行手術病患,醫生也會建議觀察並定期檢查,但若症狀惡化或出現併發症,則需要進行手術。
屏東醫院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辜男30年前因腹膜炎接受傳統腹部手術,留下約25公分疤痕。他最近發現傷口上方偶爾凸起,咳嗽或腹部用力時特別明顯,外觀上不好看、也感覺腹部不適,到屏東醫院就診,經醫師診察並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1個大小約2公分左右切口疝氣。
屏東醫院表示,辜男接受3D腹腔鏡腹膜內網膜修補手術(IPOM),腹部僅4個約1公分大小傷口,搭配防沾黏人工網膜及可吸收式螺旋固定器方式,將人工網膜完整覆蓋在腹壁缺口下方,術後隔天就可下床行走,搭配止痛藥幾乎感受不到傷口疼痛,第3天即可出院。之後門診追蹤2個月沒有復發,病人對術後狀況滿意。
屏東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楊博翔表示,腹部切口疝氣是腹部手術後常見併發症,手術時腹壁縫合不確實或手術切口過大,會導致術後切口疝氣發生率增高;術後感染也會延長癒合時間,導致腹壁肌肉結構未能恢復正常,形成疝氣風險增加。超重或肥胖、術後未遵循醫生指示過早進行劇烈活動,也容易使腹部受力過大,增加疝氣風險。
楊博翔表示,對於大多數腹部切口疝氣患者,手術修補是最有效治療方法。對於較小疝氣可採傳統手術修補,切開疝氣部位並將突出部分推回腹腔,以縫線縫合腹壁,防止疝氣復發。較大疝氣可能須使用合成網膜加強修補效果,置放於體內人工網膜會與周邊組織結合纖維化,形成新一層強韌結構;不過這種手術缺點是傷口較大,因為網膜需要覆蓋疝氣缺口邊緣5公分。
楊博翔說,患者也可採腹腔鏡微創手術,這種手術方法使用數個腹部小切口,通過腹腔鏡器械進行操作將網膜置放在疝氣缺口表面,對患者創傷較小,復原時間也較短。缺點是需要用到特殊防沾黏網膜,目前健保並未給付,病患必須採自費方式使用。對於症狀較輕微疝氣,或是年邁且心肺機能不適合進行手術病患,醫生也會建議觀察並定期檢查,但若症狀惡化或出現併發症,則需要進行手術。
最新生活新聞
-
-
經濟部推動智慧車輛產業|整合18項科研成果亮相
(25 分鐘前) -
電動機車首季僅增762輛 基市:會陸續成長
(32 分鐘前) -
藍眼淚陸續湧現馬祖海岸 達人帶路賞淚縣府推8場
(33 分鐘前) -
全台首創「水上+水下智慧泳池安全監測系統」高雄鼓山泳池啟用
(33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