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5 | 中央社
中國文化大學推動英國移地學習 36位學生探索奇幻文學與跨文化溝通力
中國文化大學國際暨外語學院為提升學生國際移動力,培養具備全球視野的跨域人才,於2025年3月24日至4月3日辦理「英國劍橋與牛津移地學習計畫」。今年活動由師資培育中心蔡佳靜教授領軍,帶領來自英文系、法律系、電機系、國貿系、生應系、中文系等不同科系的36位學生參與,展現出豐富的跨領域學習成果與協作精神。
在英國的學習期間,學生們深入體驗當地文化與生活,以實際搭乘地鐵與火車穿梭倫敦地標、點餐、購物等日常互動練習英語口說與聽力。蔡佳靜教授說,親身參與的生活英文會有助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透過真實場景的學習歷程,增強學生的自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跨文化溝通的能力。
蔡佳靜教授提到,今年行程由劍橋大學東亞學院接待,特別安排Matthew Schalkwyk老師帶領參觀St. John’s學院與Trinity學院,採取步行導覽方式介紹劍橋歷史文化,跳脫傳統講座模式,讓學生更貼近當地學術與人文氛圍。學生也搭乘由劍橋學生掌舵的傳統撐篙船,沿著劍河穿梭於各學院之間,沉浸式體驗大學生活與英國學術傳承。
在牛津大學,學生除聆聽在地學生的經驗分享外,特別安排分組進行跨文化訪談活動,主動向牛津學生介紹台灣文化,實際鍛鍊英語溝通技巧,深化對自身文化的認同與國際表達能力。同時,學生對牛津獨特的「學院制度」印象深刻,彷彿走入哈利波特小說中分派學院的奇幻世界,更親訪電影拍攝場景的學院餐廳、造訪斜角巷靈感來源及哈利波特肉舖巷的原始地點約克歷史街區,將奇幻文學與現實完美結合。
蔡佳靜教授表示,此次移地學習意義深遠,學生在異地環境中分組合作,面對各種突發情況時展現出絕佳的獨立性與解決問題能力。無論是交通轉乘、行程調整,學生皆能主動討論、快速應變,充分展現文大生的靈活度與韌性。
蔡佳靜教授補充說明,學生們深入倫敦,參訪溫莎城堡、西敏寺等歷史地標,進一步了解英國的宗教與政治發展脈絡;學習正統英式下午茶禮儀,提升國際禮節認知與文化素養。此次移地學習,不僅讓學生實質提升語言能力,更讓他們體悟跨文化理解的重要,並在每一段實地經歷中累積深厚的人文素養與國際競爭力。
在英國的學習期間,學生們深入體驗當地文化與生活,以實際搭乘地鐵與火車穿梭倫敦地標、點餐、購物等日常互動練習英語口說與聽力。蔡佳靜教授說,親身參與的生活英文會有助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透過真實場景的學習歷程,增強學生的自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跨文化溝通的能力。
蔡佳靜教授提到,今年行程由劍橋大學東亞學院接待,特別安排Matthew Schalkwyk老師帶領參觀St. John’s學院與Trinity學院,採取步行導覽方式介紹劍橋歷史文化,跳脫傳統講座模式,讓學生更貼近當地學術與人文氛圍。學生也搭乘由劍橋學生掌舵的傳統撐篙船,沿著劍河穿梭於各學院之間,沉浸式體驗大學生活與英國學術傳承。
在牛津大學,學生除聆聽在地學生的經驗分享外,特別安排分組進行跨文化訪談活動,主動向牛津學生介紹台灣文化,實際鍛鍊英語溝通技巧,深化對自身文化的認同與國際表達能力。同時,學生對牛津獨特的「學院制度」印象深刻,彷彿走入哈利波特小說中分派學院的奇幻世界,更親訪電影拍攝場景的學院餐廳、造訪斜角巷靈感來源及哈利波特肉舖巷的原始地點約克歷史街區,將奇幻文學與現實完美結合。
蔡佳靜教授表示,此次移地學習意義深遠,學生在異地環境中分組合作,面對各種突發情況時展現出絕佳的獨立性與解決問題能力。無論是交通轉乘、行程調整,學生皆能主動討論、快速應變,充分展現文大生的靈活度與韌性。
蔡佳靜教授補充說明,學生們深入倫敦,參訪溫莎城堡、西敏寺等歷史地標,進一步了解英國的宗教與政治發展脈絡;學習正統英式下午茶禮儀,提升國際禮節認知與文化素養。此次移地學習,不僅讓學生實質提升語言能力,更讓他們體悟跨文化理解的重要,並在每一段實地經歷中累積深厚的人文素養與國際競爭力。
最新生活新聞
-
-
「人間條件四」回歸完成心願 吳念真曝新作時程
(21 分鐘前) -
國立聯合大學攜手臺鐵 苗栗火車頭園區「聯大館」正式開幕!
(35 分鐘前) -
國美館常設展聚焦台灣美術300年 清代作品展出
(37 分鐘前) -
房屋稅自住申請延長至6/2!竹市稅務局提醒15,000戶未設戶籍民眾儘速設立並申請 保障自身權益
(39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