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8 | 中央社
花蓮林田山二期房舍修復 轉型文創新基地
林保署花蓮分署歷時1年多修繕,林田山房舍修復及再利用第二期工程今天啟用,特別邀請老住戶們重返山城,再次「回家」;未來將轉型為文化體驗、住宿及社區文創新基地。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今天邀請花蓮縣文化局、鳳林鎮公所、萬榮鄉公所、鳳林鎮森榮里、林田山文化協進會及社區居民們共約150人齊聚林田山,舉辦感恩餐會。
看著修復後的房舍,老住戶們的臉上滿是驚喜與感動,有人輕輕撫摸老房舍木牆,有人駐足在昔日的家門前,分享著過去的點滴,笑聲和故事迴盪在林田山。
花蓮分署長黃群策表示,林田山的修復,不僅是修復一棟棟房舍,更是修復人與土地、人與社區之間的情感。未來,整修完成的房舍,將轉型為文化體驗、住宿服務及社區文創的新基地,邀請讓更多人來到林田山,欣賞山林美景、聆聽故事、住進歷史、感受林業文化的溫度。林田山雖已告別伐木時代,但依然是許多人心中永恆的「家」。
花蓮分署表示,此次修復工程涵蓋10幢建築物,其中9幢為日式建築房舍、1幢為加強磚造建築,皆屬文化聚落建築群,具地方特色、歷史脈絡與紋理等具高度保存價值。工程經費新台幣1.2億元,民國112年7月開工,已於114年3月初竣工。
活動中另一富有意義的是簽署棟札儀式,由黃群策與木作匠師吳嘉祥共同簽署,象徵修復工程的負責與承諾。
花蓮分署指出,棟札是日文的漢字,一般在日式建築屋頂的棟木上,會釘上一片木板,正面書寫保護房屋的神明,背面書寫完成時間、起造人、工程名稱、大木作匠師等資料,做為百年後人們考據的重要資訊,因此,簽署棟札是代表保證工程品質負責任的態度。
林田山所有木構建築物中,唯有一片書寫著「台灣興業株式會社、昭和18年」的歷史遺跡棟札,是在93年修復場長館時,於屋頂棟木上發現,目前陳列於文物展示館中。
林田山曾是台灣第四大的林場,以保存最完整的伐木基地聞名,60年代繁華一時曾有「小上海」之稱;在環保意識興起、禁伐政策實施後,風華歲月走入歷史,除了原始山川景觀與生態外,林場遺留的檜木房舍、運載鐵道等,呈現珍貴的林業文化歷史風貌。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今天邀請花蓮縣文化局、鳳林鎮公所、萬榮鄉公所、鳳林鎮森榮里、林田山文化協進會及社區居民們共約150人齊聚林田山,舉辦感恩餐會。
看著修復後的房舍,老住戶們的臉上滿是驚喜與感動,有人輕輕撫摸老房舍木牆,有人駐足在昔日的家門前,分享著過去的點滴,笑聲和故事迴盪在林田山。
花蓮分署長黃群策表示,林田山的修復,不僅是修復一棟棟房舍,更是修復人與土地、人與社區之間的情感。未來,整修完成的房舍,將轉型為文化體驗、住宿服務及社區文創的新基地,邀請讓更多人來到林田山,欣賞山林美景、聆聽故事、住進歷史、感受林業文化的溫度。林田山雖已告別伐木時代,但依然是許多人心中永恆的「家」。
花蓮分署表示,此次修復工程涵蓋10幢建築物,其中9幢為日式建築房舍、1幢為加強磚造建築,皆屬文化聚落建築群,具地方特色、歷史脈絡與紋理等具高度保存價值。工程經費新台幣1.2億元,民國112年7月開工,已於114年3月初竣工。
活動中另一富有意義的是簽署棟札儀式,由黃群策與木作匠師吳嘉祥共同簽署,象徵修復工程的負責與承諾。
花蓮分署指出,棟札是日文的漢字,一般在日式建築屋頂的棟木上,會釘上一片木板,正面書寫保護房屋的神明,背面書寫完成時間、起造人、工程名稱、大木作匠師等資料,做為百年後人們考據的重要資訊,因此,簽署棟札是代表保證工程品質負責任的態度。
林田山所有木構建築物中,唯有一片書寫著「台灣興業株式會社、昭和18年」的歷史遺跡棟札,是在93年修復場長館時,於屋頂棟木上發現,目前陳列於文物展示館中。
林田山曾是台灣第四大的林場,以保存最完整的伐木基地聞名,60年代繁華一時曾有「小上海」之稱;在環保意識興起、禁伐政策實施後,風華歲月走入歷史,除了原始山川景觀與生態外,林場遺留的檜木房舍、運載鐵道等,呈現珍貴的林業文化歷史風貌。
最新生活新聞
-
中台灣觀光亮相神戶!B2B、B2C雙軌齊發 神戶民眾熱情響應
(28 分鐘前) -
五一勞動節將至 中市清潔隊垃圾收運改採「定時定點」
(32 分鐘前) -
詹怡宜離開32年老東家TVBS轉赴台大任教 給同仁的公開信內容曝光
(37 分鐘前) -
【懶人包】死亡連署全台延燒!國民黨各地黨部遭搜索 檢調動作一次看
(38 分鐘前) -
香山樂齡中心主任葉國文號召:10元發票換青菜 支持青農助弱勢
(46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