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7°
( 28° / 25° )
氣象
2025-05-01 | 中央社

「仿生好神奇!」東華大學仿生與環境工作坊在2025金車永續生活園遊會

「哇!水珠像珍珠,好漂亮!」、「今天又帶走了好多知識,學到了蓮葉效應的兩個特性:疏水性與自潔性。想不到在生活中的應用這麼廣泛!」由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楊悠娟教授主持的「仿生與環境工作坊」與「台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合作,參與4月26日由金車文教基金會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主辦的「未來生活設計家」永續生活園遊會。在「自然有智慧(師法自然)」的主題中,「仿生與環境工作坊」團隊帶來四個有趣的仿生動手做:「循跡螞蟻」、「仿生連連看」、「仿生鳥喙」以及「蓮葉效應」,引導民眾透過操作、現象、原理及應用來體會仿生的奧妙。

「循跡螞蟻」由螞蟻利用費洛蒙來溝通及追蹤發想,仿生模擬紅外線感應小車,利用白色反射或黑色吸收的差異,控制馬達的前進方向。「仿生連連看」帶民眾化身仿生設計家,由大自然生物的生態及功能中,模擬人類如何學習大自然,找到解決問題的創新方法。「仿生鳥喙」透過食物及工具的使用中,挖掘出鳥類的鳥喙結構與食物生存的最合適策略。「蓮葉效應」透過滴水法、手機顯微觀察及奈米紙,帶民眾瞭解蓮葉「出淤泥而不染」的「微米突起搭配奈米纖毛結構」秘密。

「台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江佳純秘書長與楊悠娟教授亦受邀於「共好舞台」進行短講〈仿生狂想曲〉科普體驗推廣仿生學。楊老師以蓮葉效應為主要案例,介紹仿生PBL的產生問題、分析事實、探究議題及施行計畫的歷程,最後連結至大會啟動口號的「微小行動大力量」、「生活體驗」,而仿生是邁向永續的一條路。教育部終身教育司梁學政司長及金車基金會曾清芸總幹事亦親臨攤位體驗不同植物葉面的親水與疏水效果,並稱讚其生活應用的多元樣貌。

歷時6小時的活動中,現場人流約1,500人,約585人參加「仿生好神奇!」攤位活動,親子家庭約87.1%,大小朋友們踴躍發問,頻呼好好玩!。金車文教基金會的問卷調查顯示:民眾票選「覺得有趣/喜歡的攤位活動」獲得第六名;「今日最大收穫/獲得的新知」分類質性回饋最多:「認識自然與仿生運用,很驚奇、很有趣」、「仿生就是模仿一個生物,創造出一個應用在生活中的物品」、「螞蟻原來是靠分泌費洛蒙來尋找食物;從活動中瞭解螞蟻走路路線跟車子感應的知識」等。而楊悠娟教授團隊的行前試教亦結合學校的實驗室參訪活動,獲得大學生回饋:「讓我瞭解學校實驗室的運作,未來期待能選修教授的課程,或是在跨域自主學習計畫中,有機會擔任老師的志工。」期待更多夥伴投入,透過科普活動進行科學的環境教育,帶領更多民眾認識仿生,思考仿生到永續的可行性。歡迎了解更多資訊,關注我們:https://reurl.cc/vQQxgL。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