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1 | 中央社
府城建城 300 年 成大「藝術築城」展現人文歷史與當代創作之對話
2025 年適逢府城建城 300 年,成功大學文學院、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建築系及歷史系等師生在小東門城垣遺址場域前,以課程學習方式進行建築教學及工藝實作,創築出一座臨時性特色場域「藝術竹城」舞台,以期喚起學生、市民、旅人理解府城空間紋理的歷史變遷,也做為辦活動的共享空間,暨促進校園與城市的文化交流,亦展現師生關懷這座城市的衷心。
「藝術竹城」舞台 5 月 1 日上午揭幕,陳玉女副校長、人文社會中心楊政達主任、文學院院長高實玫教授、建築系顏嘉慶老師、歷史系陳文松教授等師長及學生與會外,與「踏溯臺南」課程多次合作的臺灣府城隍廟主委郭榮哲等廟方人員亦前來共襄盛舉。
陳玉女副校長致詞表示,成大與府城關係密切,校園裡有清朝、日治、民國等時期的元素,許多師生會從小西門出入校園,從而體會到先民入城、出城的感覺,這是歷史與現代的結合,感受到我們生活中有著的歷史元素。學校透過課程,讓學生從文獻理解到手作落實,體認到歷史與城市發展的密切關系,「藝術竹城」舞台可說是一個完美的轉譯。
楊政達主任表示,今年是府城建城 300 年,成大透過「藝術竹城」方式與城市文化相呼應,結合了許多課程以及老師的力量,也感謝老師帶領師生建起了竹城舞台。這個舞台會在校園存在一段時間,很多校園活動、課程會在這裡發生,期許更多師生看見成大與整個府城的關係。
建築系學生翁宇誠有感而發的說,參與築城是非常寶貴的經驗,同學們一刀刀削切竹子,學著利用水泥灌打基礎,才懂得先民建城花費的心力與技術,課程讓同學們獲得了集體的榮耀與成就感。
開幕式上,藝術所暨戲劇碩士學位學程馬薇茜老師帶領藝研所暨戲劇學程碩士生袁丞揚、蔡為奐、盧思羽示範空竹(扯鈴)及展示戲曲身段,傳統戲曲課程學生臺文系陳宥緯擔任主持,藉此示範竹城舞台的多樣使用。
府城建城 300 年,乃是自雍正 3 年(1725)籌建木柵城起至民國 114 年(2025),這兩個年份象徵著「臺灣府」演變到「臺南府」的歷史變遷及政治經濟變化。臺南是臺灣歷史的原點,層累出自身深厚文化傳承,成大在府城帶著前人累積的智慧成長茁壯,光復校區為小東門城垣段接大北門城牆的歷史空間,更保有乾隆元年小北門「鎮北門」部分門額、異地保存的小西門城樓,顯示與府城的成長變化有著密切的時空疊合。
成大全校性通識課程踏溯台南「成大人之道」及建築系實作課程,今(2025)年以「府城建城 300 年」為契機,在小東門城垣遺址歷史場域,構築一座以木、竹為材料,6 公尺寬、3 公尺高的「藝術竹城」舞台,呼應「府城 300」這個歷史時刻。
建築系王逸璇、葉玉祥、顏嘉慶、黃恩宇老師開設「築竹城─府城 300 校園舞臺構築計畫工作營」在春假期間搭建出舞台木結構,再由歷史系陳文松、臺文系曾薰慧、資工系楊中平、文學院陳志昌老師開設「築竹城─府城 300 校園舞台竹編工藝實作」利用 4 月中旬起的 2 個週末完成竹編織學習及施作。
成大表示,雍正年間第一代府城為木構圍城,第二代城垣後以刺竹構築,反映先民因地制宜、使用自然資源的工程智慧。隨著時代變遷,原初的木竹城風貌已難以尋覓,但可以將木竹材料作為課程的藝術創作元素。
建築系、文學院、歷史系等跨領域課程遂將建築教學與工藝實作結合,一方面活化歷史教育,師生也以實作方式學習,將教育、藝術與歷史現場緊密結合。這不僅是對歷史的致敬,更是促進傳統工藝的現代應用,更顯現成功大學對於尊重歷史、空間,導入教育養成的態度。
「藝術竹城」舞台 5 月 1 日上午揭幕,陳玉女副校長、人文社會中心楊政達主任、文學院院長高實玫教授、建築系顏嘉慶老師、歷史系陳文松教授等師長及學生與會外,與「踏溯臺南」課程多次合作的臺灣府城隍廟主委郭榮哲等廟方人員亦前來共襄盛舉。
陳玉女副校長致詞表示,成大與府城關係密切,校園裡有清朝、日治、民國等時期的元素,許多師生會從小西門出入校園,從而體會到先民入城、出城的感覺,這是歷史與現代的結合,感受到我們生活中有著的歷史元素。學校透過課程,讓學生從文獻理解到手作落實,體認到歷史與城市發展的密切關系,「藝術竹城」舞台可說是一個完美的轉譯。
楊政達主任表示,今年是府城建城 300 年,成大透過「藝術竹城」方式與城市文化相呼應,結合了許多課程以及老師的力量,也感謝老師帶領師生建起了竹城舞台。這個舞台會在校園存在一段時間,很多校園活動、課程會在這裡發生,期許更多師生看見成大與整個府城的關係。
建築系學生翁宇誠有感而發的說,參與築城是非常寶貴的經驗,同學們一刀刀削切竹子,學著利用水泥灌打基礎,才懂得先民建城花費的心力與技術,課程讓同學們獲得了集體的榮耀與成就感。
開幕式上,藝術所暨戲劇碩士學位學程馬薇茜老師帶領藝研所暨戲劇學程碩士生袁丞揚、蔡為奐、盧思羽示範空竹(扯鈴)及展示戲曲身段,傳統戲曲課程學生臺文系陳宥緯擔任主持,藉此示範竹城舞台的多樣使用。
府城建城 300 年,乃是自雍正 3 年(1725)籌建木柵城起至民國 114 年(2025),這兩個年份象徵著「臺灣府」演變到「臺南府」的歷史變遷及政治經濟變化。臺南是臺灣歷史的原點,層累出自身深厚文化傳承,成大在府城帶著前人累積的智慧成長茁壯,光復校區為小東門城垣段接大北門城牆的歷史空間,更保有乾隆元年小北門「鎮北門」部分門額、異地保存的小西門城樓,顯示與府城的成長變化有著密切的時空疊合。
成大全校性通識課程踏溯台南「成大人之道」及建築系實作課程,今(2025)年以「府城建城 300 年」為契機,在小東門城垣遺址歷史場域,構築一座以木、竹為材料,6 公尺寬、3 公尺高的「藝術竹城」舞台,呼應「府城 300」這個歷史時刻。
建築系王逸璇、葉玉祥、顏嘉慶、黃恩宇老師開設「築竹城─府城 300 校園舞臺構築計畫工作營」在春假期間搭建出舞台木結構,再由歷史系陳文松、臺文系曾薰慧、資工系楊中平、文學院陳志昌老師開設「築竹城─府城 300 校園舞台竹編工藝實作」利用 4 月中旬起的 2 個週末完成竹編織學習及施作。
成大表示,雍正年間第一代府城為木構圍城,第二代城垣後以刺竹構築,反映先民因地制宜、使用自然資源的工程智慧。隨著時代變遷,原初的木竹城風貌已難以尋覓,但可以將木竹材料作為課程的藝術創作元素。
建築系、文學院、歷史系等跨領域課程遂將建築教學與工藝實作結合,一方面活化歷史教育,師生也以實作方式學習,將教育、藝術與歷史現場緊密結合。這不僅是對歷史的致敬,更是促進傳統工藝的現代應用,更顯現成功大學對於尊重歷史、空間,導入教育養成的態度。
最新生活新聞
-
-
桃園市推動皮蛇疫苗補助政策 預計今年下半年上路
(44 分鐘前) -
尪稱勞動節加班!同事限動拍他烤肉喝酒 妻見畫面心碎:化成灰都認得
(50 分鐘前) -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聯邦參訪嘉縣綜合社會福利館
(55 分鐘前) -
捐贈弱勢榮民眷慰問金 世界佛教正心會母親節前夕送暖
(55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