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5°
( 27° / 23° )
氣象
2025-05-06 | 中央社

氣喘男未就醫僅藥局買藥應急 突惡化裝葉克膜搶救

一名50歲男性氣喘患者未就醫,僅藥局買氣喘藥急性發作「吸一下」,不料突惡化送急診,插管、裝上葉克膜搶救;醫師提醒,氣喘過度依賴短效吸入劑恐釀危機,抗發炎治療才是關鍵。

氣喘是呼吸道慢性發炎疾病,臨床常見表現為反覆咳嗽,嚴重會感覺胸悶、呼吸困難。根據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提供統計數據,全台氣喘人口約200萬人,台灣成人氣喘盛行率約在7.5%至11.5%之間;其中嚴重氣喘個案近10萬人,嚴重氣喘病人占整體約5%盛行率。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胸腔部主任陳育民今天在記者會表示,短效緩解型吸入劑的治療應為急救使用,只能暫時擴張支氣管;長期而言,慢性發炎未緩解,依然可能發作,甚至變成嚴重氣喘,真正控喘仍須以抗發炎為核心,才能降低急診與住院風險。

胸重學會呼吸道委員會副秘書長劉景隆說,對患者而言,「氣喘」就像冰山一樣,看得到的上層部分是發作症狀,如咳嗽、喘鳴等,下層看不到部分的是長期發炎;發炎是一團火,短效藥物暫時控制火苗,卻持續悶燒,若未有效滅火,星星之火仍可能足以燎原。

這名50歲男性就是劉景隆的個案,劉景隆分享,去年在病房看到這名病患時,已在加護病房插管,狀況非常糟糕,詢問家屬才知道,雖然個案多次因大發作送急診,但卻固執地不願就醫根治,老是在藥局自行買短效型氣喘藥,這次裝上葉克膜才從鬼門關被救回,驚覺過去觀念不正確。

台灣藥局購買短效緩解型吸入劑容易,這名50歲男性個案並非少見個案,劉景隆說,氣喘是一種以抗發炎為治療核心的慢性病,須長期控制發炎,才能改善肺功能、減少急性發作,短效緩解劑是救急用藥,只能短效止喘無法控制長期發炎,還可能延誤正確治療、提高惡化等急診風險。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統整國內10家醫院數據,針對中重度氣喘患者進行普查顯示,無論中度或重度氣喘病人,併用緩解型吸入劑者,口服類固醇使用率、急診與住院比率,均顯著高於單用抗發炎治療者;劉景隆呼籲,輕中嚴重型氣喘都應正確用藥、遵醫囑。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