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6 | 中央社
美感體驗計畫從生活經驗學藝術 累積逾百案課程
中小學藝術課程擺脫冷冰冰的講授方式,近年更重視與周遭的藝文場館合作,讓學生實際體驗,從生活中探索美感。「美感體驗課程教育計畫」至今累積超過100案課程。
台北藝術大學今天舉辦美感體驗課程交流工作坊,有29所學校、29間藝文場館代表參與。計畫主持人、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吳岱融,觀察過去5年的美感體驗課程,總結出4個重點,包括真實性(Authenticity)、關聯性(Relevance)、科技性(Technology)、社交性(Sociability),第一個字母合起來正好是ARTS(藝術)。
吳岱融強調,為回應新一代學習者的學習需求與特性,教師應透過真實物件的展示、展覽互動、以及社交參與等學習機制,協助學生在博物館等藝文場域中,逐步建構並深化具意義的美感經驗。
舉例來說,新竹市水源國小與新竹水道取水口展示館合作,讓師生一同踏察水圳、古蹟與歷史建築,從水文視角切入使學生在真實場域中發展對地方文化與空間美感的認識。
桃園市僑愛國小與光點台北合作,透過情境模擬與適性創作活動,讓特教學生也能夠在體驗學習中,發展社會技巧,培養美感感知能力,落實文化平權與共融精神。
近年完成的課程教案,已陸續上傳到美感教育資源整合平台,有興趣的民眾可上網參考。
台北藝術大學今天舉辦美感體驗課程交流工作坊,有29所學校、29間藝文場館代表參與。計畫主持人、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吳岱融,觀察過去5年的美感體驗課程,總結出4個重點,包括真實性(Authenticity)、關聯性(Relevance)、科技性(Technology)、社交性(Sociability),第一個字母合起來正好是ARTS(藝術)。
吳岱融強調,為回應新一代學習者的學習需求與特性,教師應透過真實物件的展示、展覽互動、以及社交參與等學習機制,協助學生在博物館等藝文場域中,逐步建構並深化具意義的美感經驗。
舉例來說,新竹市水源國小與新竹水道取水口展示館合作,讓師生一同踏察水圳、古蹟與歷史建築,從水文視角切入使學生在真實場域中發展對地方文化與空間美感的認識。
桃園市僑愛國小與光點台北合作,透過情境模擬與適性創作活動,讓特教學生也能夠在體驗學習中,發展社會技巧,培養美感感知能力,落實文化平權與共融精神。
近年完成的課程教案,已陸續上傳到美感教育資源整合平台,有興趣的民眾可上網參考。
最新生活新聞
-
-
桃園鐵路地下化經費增7百億 延至122年通車
(25 分鐘前) -
花彩節、韭菜花季擦亮地方招牌 桃園市長挺桃園大溪農業發展
(26 分鐘前) -
基隆愛嶼搖滾音樂祭 40組樂團3大舞台24日開唱
(28 分鐘前) -
臺灣唯一!淡水古蹟博物館入選全球首屆百大故居
(41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