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6 | 中央社
醞釀7年盡錄台灣聲音 米特大地之息新輯回望土地
MIT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醞釀7年推出新輯「大地之息」,10首作品涵蓋原創委託、民謠改編等,其中包含把「雨夜花」、「月夜愁」、「望春風」、「四季紅」以變奏手法化為當代語彙之作。
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推出第2張專輯「大地之息」(The Breath of the Land),並獲得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與台北市文化局贊助發行。
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創辦人陳冠文說:「這張專輯是我們第2個5年的總結,試圖從文化、記憶與土地的角度,回望並回應『我們是誰』。我們希望透過『大地之息』,重新啟動與世界的對話,把台灣的聲音帶得更遠。」
「大地之息」起於一個提問:「演奏著來自西方的薩克斯風,什麼才是我們台灣自己的聲音?」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為全台唯一連續7年獲選國藝會Taiwan Top的薩克斯風重奏團,多年來活躍於國際舞台,從香港、澳門、新加坡,到世界薩克斯風年會站上克羅埃西亞國家劇院,積極展開跨文化對話。
而回到島嶼,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選擇從自身文化與記憶出發,邀集多位台灣作曲家與編曲家,以薩克斯風重奏為語言,書寫屬於這片土地的聲音。
10首作品描繪聲音地景,從風、雨、民謠到歷史,涵蓋原創委託、民謠改編與大型合奏曲目;開場曲「大地之息」由作曲家梁婉筠創作,是米特委託的全新原創作品。
全曲分為3個樂章,從風拂過土地、陽光灑落田野,到雨水滋養萬物,以薩克斯風重奏描繪自然意象與土地脈動,並融合客家民謠動機,展現人與環境之間溫柔而深層的共生關係。
陳冠文回憶道,為了拍攝這首MV,遠赴台東海岸取景,透過風的聲音與海的畫面感受這片土地最原初的呼吸。它不只是音樂,「更是我們凝視腳下土地、重新認識自己的開始」。
由作曲家陳昶安創作的「四月望雨幻想變奏曲」,選用鄧雨賢4首經典旋律「雨夜花」、「月夜愁」、「望春風」、「四季紅」,以變奏手法將熟悉旋律化為當代語彙,在傳統與創新的交織中,讓旋律重新被傾聽、被理解。
周宣宏的「恆春古城-琅嶠之憶」則是一首極具敘事性的原創作品,以八寶公主傳說、古城意象與「思想起」旋律為靈感,描繪南台灣恆春的歷史與人文。
自2013年創團以來,米特由12位赴歐深造歸國的台灣音樂家共同創立,至今團員已超過30人,團隊長年推動創作、培訓與跨界合作,致力打造屬於台灣的薩克斯風文化。
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推出第2張專輯「大地之息」(The Breath of the Land),並獲得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與台北市文化局贊助發行。
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創辦人陳冠文說:「這張專輯是我們第2個5年的總結,試圖從文化、記憶與土地的角度,回望並回應『我們是誰』。我們希望透過『大地之息』,重新啟動與世界的對話,把台灣的聲音帶得更遠。」
「大地之息」起於一個提問:「演奏著來自西方的薩克斯風,什麼才是我們台灣自己的聲音?」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為全台唯一連續7年獲選國藝會Taiwan Top的薩克斯風重奏團,多年來活躍於國際舞台,從香港、澳門、新加坡,到世界薩克斯風年會站上克羅埃西亞國家劇院,積極展開跨文化對話。
而回到島嶼,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選擇從自身文化與記憶出發,邀集多位台灣作曲家與編曲家,以薩克斯風重奏為語言,書寫屬於這片土地的聲音。
10首作品描繪聲音地景,從風、雨、民謠到歷史,涵蓋原創委託、民謠改編與大型合奏曲目;開場曲「大地之息」由作曲家梁婉筠創作,是米特委託的全新原創作品。
全曲分為3個樂章,從風拂過土地、陽光灑落田野,到雨水滋養萬物,以薩克斯風重奏描繪自然意象與土地脈動,並融合客家民謠動機,展現人與環境之間溫柔而深層的共生關係。
陳冠文回憶道,為了拍攝這首MV,遠赴台東海岸取景,透過風的聲音與海的畫面感受這片土地最原初的呼吸。它不只是音樂,「更是我們凝視腳下土地、重新認識自己的開始」。
由作曲家陳昶安創作的「四月望雨幻想變奏曲」,選用鄧雨賢4首經典旋律「雨夜花」、「月夜愁」、「望春風」、「四季紅」,以變奏手法將熟悉旋律化為當代語彙,在傳統與創新的交織中,讓旋律重新被傾聽、被理解。
周宣宏的「恆春古城-琅嶠之憶」則是一首極具敘事性的原創作品,以八寶公主傳說、古城意象與「思想起」旋律為靈感,描繪南台灣恆春的歷史與人文。
自2013年創團以來,米特由12位赴歐深造歸國的台灣音樂家共同創立,至今團員已超過30人,團隊長年推動創作、培訓與跨界合作,致力打造屬於台灣的薩克斯風文化。
最新生活新聞
-
2025/05/06 空氣品質說明(22:00)
(3 小時前) -
財神爺灑錢迎端午 大樂透、今彩539接連送出頭奨 新刮刮樂最高300萬等你刮
(3 小時前) -
猥褻案被害人二度創傷 衛福部:跨部會改善創傷知情
(3 小時前) -
中研院前副院長陳長謙辭世 享壽89歲
(4 小時前) -
要變天了!明雨炸全台、氣溫探底22度 周末再迎另一波水氣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