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7 | 中央社
AI x ESG 引擎啟動 金融業轉型新賽局開打 共築2025保險轉型新動能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日前共同舉辦「2025金融科技研究報告系列論壇」-保險場次,並正式發布《AI x 永續雙軸驅動— 2025年金融科技趨勢與展望》報告,深入研究台灣金融科技的現況。
保險場次眾星雲集,邀請了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局長王麗惠、組長陳嵐君、副組長陳映秀、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東吳大學商學院智能商業研究中心主任李宜熹,國泰世紀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副總經理翁翠柳、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數位長呂新科、凱基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晉嘉,以及勤業眾信專業顧問,聚焦智慧風控、綠色保險創新與AI治理,描繪保險業轉型升級的未來藍圖。
金管會保險局局長王麗惠開場致詞時,表示氣候變遷的挑戰日益嚴峻,面對氣候變遷之挑戰,保險業應開發多元創新的保險商品,為低碳經濟轉型提供實質支持,發揮保險的正向影響力,協助實現淨零碳排與永續發展目標;在數位轉型與科技創新的趨勢下,鼓勵保險業應用科技驅動創新,透過試辦鬆綁、電子商務及異業合作等法令之放寬與金融法規調適平台等機制,打造更友善的創新環境,推動保險業邁向永續與數位並進的未來。
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說明,面對全球AI技術加速發展,台灣保險業應積極推動本土大語言模型建構,以金融主權AI搭配資料治理及跨機構合作,有效降低詐欺風險、優化智能核保、並為更多的嵌入式保險服務奠定基礎。AI與跨領域數據整合,將會成為推動永續金融與綠色保險創新的關鍵動力,業界可望開發更具前瞻性的減碳商品及氣候風險保障方案,進一步整合科技創新和永續發展目標,為保險業的雙軸轉型注入新動能。
@AI驅動保險業智慧化與永續發展並進
AI成為保險業營運模式升級的關鍵動力,在業者朝深化智慧應用之趨勢下,金管會訂定金融業運用人工智慧(AI)指引及備查相關自律規範,協助保險業完善內部治理與風險管理機制。金管會保險局副組長陳映秀表示,在支持數位金融發展的政策下,推動將「純網路保險公司」修正為「數位保險公司」,並放寬申請設立條件包含開放設立實體據點、降低最低實收資本額、放寬發起人條件、業務範圍不以銷售創新型或保障型保險商品為限,但要求創新商品與服務需達一定比例、給予創新保護期、未限定申請設立許可之期限、開放國外數位保險公司來台設立分公司等,也特別開辦數位保險公司監理門診,提供對設立有興趣的團隊諮詢。藉由政策引導帶動保險數位轉型,補足傳統保險公司覆蓋不足,達到普惠金融目標。
金管會保險局組長陳嵐君也指出,針對綠色保險商品,國際尚無明確一致的定義,為促進業界共識,今年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提出了三大商品種類,分別為節能減碳型、整治汙染型以及再生能源型,為產業發展提供參考。配合國際永續揭露趨勢,保險業自113年起依資本額大小,逐步揭露溫室氣體盤查及確信資訊,114年將進一步涵蓋減碳目標、策略與行動計畫之揭露,115年起亦須分階段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為強化永續資料揭露品質,主管機關修正保險業內控辦法,要求將永續資訊治理納入內控程序及查核作業。另外,在科技應用方面,主管機關持續鼓勵保險業透過試辦或與異業合作導入創新技術助力綠色轉型,並在確保資安、內控與消費者保護等前提下,穩健創新發展。
@AI驅動治理與應用價值鏈創新
論壇中,業者分享AI應用於商品設計、參數化理賠、智能客服及核保優化的成功案例,顯著提升服務效率與客戶體驗。AI也應用於詐欺偵測、臨櫃交易預警及智慧風控,強化保險業韌性防線。然而,AI應用快速擴張也帶來潛在風險。
勤業眾信科技與轉型服務資深執行副總經理林彥良表示,在AI驅動保險價值鏈創新的過程中,架構現代化與資料治理是關鍵基礎。保險業者除了應用AI於理賠反詐、客服自動化等場景,更需重視數據來源的完整性與串接能力,解決資料類型不一、地端系統未打通等問題。應用AI不僅需強化模型與算力,更重要的是推動人機協作與數據品質管理,建立可被信任的共通平台,才能有效支持業務場景監理與服務創新。當前監理仍以業務為主,若能在科技應用上形成業界標準,將有助於提升整體信任與效率,推動保險業數位轉型邁向下一階段。
勤業眾信策略與營運風險管理服務執行副總經理李介文則指出,AI已不再侷限於理賠與風控,更與治理機制緊密結合。國際間已出現以參數為基礎的智能理賠商品,透過資料模型即時啟動理賠機制,簡化流程並提升準確性。未來,資料治理與AI治理將是企業邁向穩健創新的核心基石,確保科技應用既合規又可信。
@綠色保險商品與科技賦能,助力氣候韌性與碳市場發展
隨著碳市場發展與淨零轉型壓力升溫,保險業正積極探索涵蓋碳權履約、碳價波動與新能源投資風險的創新商品。李介文指出,未來綠色保險商品將不再侷限於單一風險,而需涵蓋整體轉型生命週期,從工程建置、營運過程到法務責任一應俱全。國際經驗亦顯示,科技將成為設計高效理賠機制與強化氣候韌性的關鍵工具。
在座談會中業者也分享到,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氣候與轉型風險,保險業需投入大量資源掌握新型風險樣貌,並運用氣象與地理資料進行風險判斷與定價。例如針對太陽能與儲能設施,或透過分析淹水機率圖與風向資料,提供客戶事前風險預警與配置建議,進一步降低損失率,創造保險保障與風險管理的雙重效益。
保險場次眾星雲集,邀請了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局長王麗惠、組長陳嵐君、副組長陳映秀、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東吳大學商學院智能商業研究中心主任李宜熹,國泰世紀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副總經理翁翠柳、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數位長呂新科、凱基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晉嘉,以及勤業眾信專業顧問,聚焦智慧風控、綠色保險創新與AI治理,描繪保險業轉型升級的未來藍圖。
金管會保險局局長王麗惠開場致詞時,表示氣候變遷的挑戰日益嚴峻,面對氣候變遷之挑戰,保險業應開發多元創新的保險商品,為低碳經濟轉型提供實質支持,發揮保險的正向影響力,協助實現淨零碳排與永續發展目標;在數位轉型與科技創新的趨勢下,鼓勵保險業應用科技驅動創新,透過試辦鬆綁、電子商務及異業合作等法令之放寬與金融法規調適平台等機制,打造更友善的創新環境,推動保險業邁向永續與數位並進的未來。
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說明,面對全球AI技術加速發展,台灣保險業應積極推動本土大語言模型建構,以金融主權AI搭配資料治理及跨機構合作,有效降低詐欺風險、優化智能核保、並為更多的嵌入式保險服務奠定基礎。AI與跨領域數據整合,將會成為推動永續金融與綠色保險創新的關鍵動力,業界可望開發更具前瞻性的減碳商品及氣候風險保障方案,進一步整合科技創新和永續發展目標,為保險業的雙軸轉型注入新動能。
@AI驅動保險業智慧化與永續發展並進
AI成為保險業營運模式升級的關鍵動力,在業者朝深化智慧應用之趨勢下,金管會訂定金融業運用人工智慧(AI)指引及備查相關自律規範,協助保險業完善內部治理與風險管理機制。金管會保險局副組長陳映秀表示,在支持數位金融發展的政策下,推動將「純網路保險公司」修正為「數位保險公司」,並放寬申請設立條件包含開放設立實體據點、降低最低實收資本額、放寬發起人條件、業務範圍不以銷售創新型或保障型保險商品為限,但要求創新商品與服務需達一定比例、給予創新保護期、未限定申請設立許可之期限、開放國外數位保險公司來台設立分公司等,也特別開辦數位保險公司監理門診,提供對設立有興趣的團隊諮詢。藉由政策引導帶動保險數位轉型,補足傳統保險公司覆蓋不足,達到普惠金融目標。
金管會保險局組長陳嵐君也指出,針對綠色保險商品,國際尚無明確一致的定義,為促進業界共識,今年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提出了三大商品種類,分別為節能減碳型、整治汙染型以及再生能源型,為產業發展提供參考。配合國際永續揭露趨勢,保險業自113年起依資本額大小,逐步揭露溫室氣體盤查及確信資訊,114年將進一步涵蓋減碳目標、策略與行動計畫之揭露,115年起亦須分階段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為強化永續資料揭露品質,主管機關修正保險業內控辦法,要求將永續資訊治理納入內控程序及查核作業。另外,在科技應用方面,主管機關持續鼓勵保險業透過試辦或與異業合作導入創新技術助力綠色轉型,並在確保資安、內控與消費者保護等前提下,穩健創新發展。
@AI驅動治理與應用價值鏈創新
論壇中,業者分享AI應用於商品設計、參數化理賠、智能客服及核保優化的成功案例,顯著提升服務效率與客戶體驗。AI也應用於詐欺偵測、臨櫃交易預警及智慧風控,強化保險業韌性防線。然而,AI應用快速擴張也帶來潛在風險。
勤業眾信科技與轉型服務資深執行副總經理林彥良表示,在AI驅動保險價值鏈創新的過程中,架構現代化與資料治理是關鍵基礎。保險業者除了應用AI於理賠反詐、客服自動化等場景,更需重視數據來源的完整性與串接能力,解決資料類型不一、地端系統未打通等問題。應用AI不僅需強化模型與算力,更重要的是推動人機協作與數據品質管理,建立可被信任的共通平台,才能有效支持業務場景監理與服務創新。當前監理仍以業務為主,若能在科技應用上形成業界標準,將有助於提升整體信任與效率,推動保險業數位轉型邁向下一階段。
勤業眾信策略與營運風險管理服務執行副總經理李介文則指出,AI已不再侷限於理賠與風控,更與治理機制緊密結合。國際間已出現以參數為基礎的智能理賠商品,透過資料模型即時啟動理賠機制,簡化流程並提升準確性。未來,資料治理與AI治理將是企業邁向穩健創新的核心基石,確保科技應用既合規又可信。
@綠色保險商品與科技賦能,助力氣候韌性與碳市場發展
隨著碳市場發展與淨零轉型壓力升溫,保險業正積極探索涵蓋碳權履約、碳價波動與新能源投資風險的創新商品。李介文指出,未來綠色保險商品將不再侷限於單一風險,而需涵蓋整體轉型生命週期,從工程建置、營運過程到法務責任一應俱全。國際經驗亦顯示,科技將成為設計高效理賠機制與強化氣候韌性的關鍵工具。
在座談會中業者也分享到,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氣候與轉型風險,保險業需投入大量資源掌握新型風險樣貌,並運用氣象與地理資料進行風險判斷與定價。例如針對太陽能與儲能設施,或透過分析淹水機率圖與風向資料,提供客戶事前風險預警與配置建議,進一步降低損失率,創造保險保障與風險管理的雙重效益。
最新生活新聞
-
-
2025/05/07 空氣品質說明(22:00)
(5 小時前) -
竹縣藝文新核心正式啟動 美術館簽約啟動邀民眾欣賞成果展
(5 小時前) -
生泉生技推出全新產品 藝人梁赫群、方岑出席力挺
(5 小時前) -
由西向東的戰略熱點走廊:俄烏、以哈與印巴衝突的地緣連鎖效應/魯云湘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