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1°
( 21° / 21° )
氣象
2025-05-07 | 中央社

KPMG發佈2025Q1創投報告:全球創投金額創11個季度新高,交易量跌至近9年低點 資金集中湧入AI與防衛科技領域,IPO觀望氣氛濃厚

KPMG安侯建業今(7)日發布《2025年第一季創投脈動:全球創業投資分析》報告。報告指出,受貿易關稅緊張局勢與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升高影響,加上IPO市場重啟時程延宕,全球創投市場呈現資金集中、態度保守的分歧趨勢。其中,以人工智慧(AI)領域最受資金青睞,吸引大量創投資金湧入,顯示投資人對AI應用前景抱持高度信心;相對而言,其他產業則因市場不確定性而出現投資趨於保守的現象。儘管整體交易筆數持續下滑,全球創投投資金額仍創下新高。2025年第一季全球僅完成7,551筆創投交易,卻募集高達1,263億美元資金,顯示市場資金轉趨集中於少數具高成長潛力的新創企業。

從創投總投資額來看,2025年第一季美洲表現亮眼,創投投資金額大幅攀升至914.8億美元,成為全球資金最集中的地區。此增長主要受到多起大型交易案推動,包括OpenAI獲得高達400億美元的矚目投資,以及Anthropic於兩輪募資中籌得45億美元、美國AI新創Infinite Reality募集30億美元、Groq獲得15億美元資金、新加坡軟體管理新創DayOne籌集12億美元,以及美國社群平台X獲得10億美元。

相比之下,歐洲市場則呈現較為溫和的成長,創投投資總額達179.6億美元。本季歐洲最大筆融資為馬爾他加密貨幣新創Binance,籌資20億美元,其次為德國房地產科技公司Reneo,籌集6.24億美元。亞洲地區則再度面臨季度下滑,創投投資金額跌至129.3億美元,創下自2015年統計以來最低水準。區域內具代表性的交易包括新加坡資料中心新創DayOne的12億美元融資、中國清潔技術公司SE Environmental獲得6.88億美元投資,以及印度電商平台Meesho籌得5.5億美元。

儘管人工智慧領域持續吸引大量資金,推升全球創投投資總額創新高,但交易活動則呈現顯著下滑趨勢。2025年第一季全球創投交易筆數降至7,551筆,較2024年第四季的8,801筆顯著減少,創下歷史新低,僅略高於2016年第三季的7,245筆交易。

面對當前宏觀經濟不確定性,許多創投機構採取觀望態度,暫緩出手以評估市場波動是否為短期現象。此外,IPO市場遲未回溫也使創投家傾向保留資本,進一步壓抑交易動能。隨著企業逐步調整對市場的風險評估,全球各區的創投交易速度也同步放緩,所有主要地區的交易量均呈下滑趨勢。

許多創投原本對2025年第一季持謹慎樂觀態度,預期隨著商業信心回升、投資與退出活動增加,市場將逐步復甦。然而,隨著多項不確定因素浮現,特別是美國行政命令、關稅與貿易談判反覆不定所帶來的不穩定性,讓樂觀情緒逐漸降溫,並促使創投機構再次暫緩人工智慧以外領域的大型交易案。

市場原先預期2025年第一季美國IPO市場有望出現反彈,但由於不確定性揮之不去,許多新創公司選擇推遲公開上市計畫。例如,美國AI基礎設施新創CoreWeave於季末掛牌上市,但其平淡表現與特殊商業模式,並未成為市場的風向指標;而瑞典金融科技新創Klarna原預計於本季IPO,最終也延期,若其在第二季成功上市,預料將成為其他晚期科技新創評估上市時的重要參考。隨著IPO市場回溫時程進一步延後,創投機構勢必重新評估資本配置策略,一些新創企業也可能需在更遙遠的上市之前,尋求額外融資以延續成長。

展望2025年第二季,人工智慧仍將是驅動全球創投市場的核心動力。特別是產業應用的AI解決方案、先進機器人技術,及光學雷達等賦能科技,預計將吸引更多關注。同時,在地緣政治緊張情勢升高的背景下,國防科技與網路安全領域的創投活動也可望同步增加。在面對貿易戰升溫及其可能帶來的經濟衝擊,創投市場在本季仍保持觀望態度。

此外,隨著IPO不確定性持續升高,併購活動可望成為企業尋求策略性退出的重要替代方案。全球科技巨頭為搶先布局,也積極出手收購具潛力的新創企業。就在美國政府宣布提高關稅之前,Google以320億美元收購以色列網路安全新創Wiz,此舉可能成為催化科技與資安領域併購潮的關鍵指標。

本季KPMG報告深入剖析全球及區域創投趨勢,亮點包括:1.人工智慧領域持續火熱,跨區域交易活絡2025年第一季,人工智慧持續主導全球創投市場。美國出現多筆指標性大型交易,如OpenAI、Anthropic與Infinite Reality等,但其他地區也不乏亮眼表現。在歐洲,人工智慧驅動的產業應用成長強勁,包括瑞典預防醫療新創Neko Health(2.6億美元)、英國AI視訊平台Synthesia(1.8億美元)等多筆千萬美元以上交易。亞洲市場則有來自中國的自駕新創Neolix Technologies(1.37億美元)、半導體新創Univista(1.37億美元)、澳洲醫療AI新創Harrison.ai(1.11億美元)、香港與波士頓雙總部的新藥研發AI公司InSilico Medicine(1億美元),以及印度法律科技新創Spotdraft(500萬美元)等重大投資案。值得注意的是,中國AI新創DeepSeek於本季推出的R1模型引發全球關注,隨後騰訊與阿里巴巴也發表自家大型語言模型(LLM),各自宣稱比以往模型更節能高效,反映全球在LLM領域爭奪主導地位的競爭日益白熱化。

2.地緣政治驅動國防與航太科技投資升溫面對AI技術主導權的競爭,各國政府亦大舉投入發展。美國啟動「星際之門」(Stargate Project)計劃,投入5,000億美元建構次世代AI基礎設施;歐盟則啟動InvestAI計畫,規模達2,060億美元;法國宣布投資1,120億美元,中國則推出1,380億美元國家引導基金,鎖定AI與量子計算等關鍵領域。地緣政治升溫也推動國防科技創投交易激增。美國本季出現多筆大型交易,包括Saronic Technologies(6億美元)、ShieldAI(2.4億美元)與Epirus(2.5億美元)。此外,日本航太科技亦受矚目,交易包含ArkEdge Space(5,100萬美元)與Interstellar Technologies(4,500萬美元)等。

3.替代能源與潔淨科技持續吸金替代能源與潔淨能源在2025年第一季仍為全球創投熱點,尤其在美國,能源新創獲得顯著資金投入,包括核能公司X Energy(7億美元)與核分裂新創Helion(4.25億美元)。歐亞市場的能源投資則更具多樣性,例如:德國能源管理新創Reneo(6.24億美元)、瑞典能源合約平台Elvy(1.53億美元)、中國智能電動車製造商長安凱程(2.74億美元)、澳洲永續農業新創Stacked Farm(1.5億美元)等。

4.美國IPO市場受挫,港交所呈現回暖跡象2024年第四季末市場對IPO回暖的期望,未在2025年第一季實現。關稅與貿易戰的疑慮拖累多國股市,迫使新創企業對上市計劃轉趨保守。不過,亞太市場出現些許亮點。中國知名飲品品牌蜜雪冰城(Mixue)成功在港交所上市,為區域市場注入信心。面對美國市場挑戰,香港交易所顯然成為亞洲投資人資金回流的重要管道。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