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0° / 27° )
氣象
2025-05-08 | 中央社

文策院攜手韓泰印電影製作巨擘 共創臺灣電影國際新局

為促進更多臺灣商業類型電影進入國際市場,文化內容策進院(文策院)與 AR Asia Production、有戲娛樂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攜手韓國 Bound Entertainment、泰國 Transformation Films、印尼 Sinemart Production 三家國際頂尖製作公司,推出「2025 ROCKET 華語類型電影加速計畫」,共同於臺灣徵案,與臺灣創作團隊聯合進行前期開發。為宣示合作並深化業界交流,文策院特邀三家國際製作公司的執行長與製作人來臺灣參與於 5 月 5 日至 6 日舉行的「亞洲電影市場專題會議」,針對韓、泰、印尼影視市場趨勢,帶來具洞察力且極具啟發性的深度觀點,活動吸引逾百位臺灣影視業者出席,現場氣氛熱烈。三家國際製作公司代表更與入選計畫的六組臺灣團隊首度會面,正式啟動合作,令人期待接下來的跨國合作成果。

活動首日上午,文策院董事長蔡嘉駿、院長盧俊偉、副院長胡婷俐,偕同韓國 Bound Entertainment 執行長 Samuel Ha、製作人 Dana Kim ,泰國 Transformation Films 執行長 Sangar Chatchairungruang、製作人 Kittitat Nokngam,以及印尼 Sinemart Production 執行長 David Suwarto、製作人 Adrianus Sihombing,為「亞洲電影市場專題會議」揭開序幕,並祝福接下來的共同開發計畫成功順利。文策院董事長蔡嘉駿表示,文策院與韓、泰、印尼三家頂尖電影製作公司的合作,希望透過他們的市場洞見,協助臺灣電影向全球展現製作實力與市場潛力,也希望透過更多國際合製,開展全球市場通路,降低單一市場經濟政策變動對臺灣影視產業的影響。

專題會議首先由三國業者分享各自市場環境的觀察分析、商業邏輯,以及從片場實務出發分享合製訣竅和秘辛。印尼 Sinemart Production 將國內類型電影票房數據化,分享目前受到印尼市場青睞的商業作品取向;而泰國 Transformation Films 介紹國產電影如何從本土走向國際,再透過跨國合製或 IP 重製回歸當地,活絡去中心化的內容;韓國 Bound Entertainment 則回顧該國電影產業發展歷程,剖析韓片多樣資金及製作商業模式,更援引韓國政府基金運作,促成 K-POP 興起後積極對接歐美合製的成功經驗,也提醒臺灣創作者應明確市場定位,避免削足適履。

三家製作公司皆於國際影視市場享有亮眼成績:韓國 Bound Entertainment 由《玉子》、《末日列車》製作人 Samuel Ha 帶領,近期更製作了 Apple TV+首部原創韓語影集《Dr. Brain》;泰國 Transformation Films 為恐怖片翹楚,製作人 Sangar Chatchairungruang 的《枕邊嫌疑人》及《安眠實驗》等恐怖電影獲得 Netflix 和 Amazon 等串流平臺青睞購入版權;印尼 Sinemart Production 以製作人 David Suwarto 為首,是製作逾 20 部電影、近 300 部劇集的資深製作公司,其愛情劇及動作片常佔串流平臺 Vidio 排行榜,更助 Vidio 躍升為當地最多用戶的平臺。

「2025 ROCKET 華語類型電影加速計畫」已於日前公布入選電影企畫名單:包含《永夜山》、《莫比烏斯之戀》、《面具戰爭》、《幽魂之丘》、《要開心喔》和《屍生子》。以上六組電影開發團隊將進入共同開發及發表籌資的階段,目標是在半年內完成完整劇本,為後續製作奠定基礎,並將於 2025 年 11 月舉辦的「TCCF 創意內容大會」上發表,爭取進一步的國際合製機會。文策院也會持續針對人才培訓、孵化開發與專業交流等製作面向,連結更多國際資源,讓臺灣原創電影走向國際市場。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