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2°
( 23° / 21° )
氣象
2025-05-09 | 中央社

因應氣候變遷建構社區韌性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強化里山部落農田生態系經營知能

因應氣候變遷對部落農田的衝擊,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與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合作今天(114年5月9日)在該分署麗陽工作站舉辦「農業栽培管理精進現地輔導講習」,增進臺中綠網保育軸帶周遭部落的甜柿栽培管理、微生物資材配置及應用等農業技術,吸引部落居民、在地農友等逾20人參加,這次講習以兼顧生物多樣性及農業生產的知能,營造友善生產環境,朝農業永續、生態共榮的目標邁進。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說明,這次講習委請臺中農改場研究人員講授因應氣候變遷,如何調整甜柿的栽培管理技術,分享友善環境資材--木黴菌微生物製劑的功效及應用,現場實際操作有機液肥製作,並宣導農業淨零排放等重要政策,幫助農友掌握農業發展新趨勢,持續深化與農友的互動,提升競爭力與經營能力。參與講習的斯可巴社區夥伴分享:「年初夥伴提到斯可巴地區平均溫度提升 0.5~1°C,影響甜柿等果樹產量與品質,今天透過臺中農改場講師講解如何減緩生理落果等對應調節的栽培管理等內容,對農民幫助很大!」。另一位夥伴也提到:「山區農田常需要處理廢棄枝條的問題,講師介紹不同配方木黴菌微生物製劑的用途,才知道木黴菌的分解製劑可用於田區枝條等農業剩餘物的加速分解,這樣就可以解決我們農業廢棄物的處理問題,還能當作肥料、還肥於田,降低生產成本,對環境生態也有實質效果。」參與的農民對今天講習內容獲得的果園經營知能,都表示實在太實用了。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表示,為回應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願景,積極協助和平區斯可巴等社區辦理里山韌性評估,從評估過程得知社區對於環境友善及循環資源利用農法、農業與保育創新科技、極端天氣影響果樹產量與品質等議題的高度關注,因此該分署與臺中農改場合作友善環境生產推動計畫,規劃系列「農業栽培管理精進現地輔導講習」,以提升國土綠網軸帶周遭里山合作夥伴友善生產、永續農業之技術與知能,讓里山社區農業生態系經營兼顧在地食蟹獴、台灣葉鼻蝠、台灣野山羊等生物多樣性的棲地維護,期望逐步擴大友善生產環境營造之面積,公私協力串連森川里海生態網絡。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