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1°
( 21° / 20° )
氣象
2025-05-09 | 中央社

首屆「國際開發援助現場論壇」登場 陳明祺次長期許國合會實踐Taiwan Can Lead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本(9)日在國家圖書館舉辦第一屆「國際開發援助現場論壇」,主題為2025年全球貿易援助(Aid for Trade)的機遇與挑戰。本日論壇係國合會首次結合《國際開發援助現場》季刊內容,探討臺灣在數位轉型、淨零排放與地緣經濟變局中的角色與機會。外交部次長陳明祺、國家圖書館副館長翁誌聰、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駐臺大使范東亞(Donya Lynex Francis)致歡迎詞。聖露西亞大使Kennedy Lewis、聖文森、吐瓦魯、史瓦帝尼等國駐臺使節、產官學研、非政府組織、國際學者等,逾100人參加。

外交部次長陳明祺強調,近年各國雖遭逢疫情、地緣政治與氣候危機等挑戰,但全球貿易援助總額仍創新高,顯示國際社會對此倡議的重視與支持。他期許國合會堅定實踐「Taiwan Can Lead」的理念,成為林佳龍部長推動「總合外交」的關鍵推手。國家圖書館副館長翁誌聰則表示,很開心有機會與國合會共同主辦本次論壇,藉由推動國際學術交流展現跨領域合作推動全球互助的決心;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駐臺大使范東亞致詞時,則細數臺灣在國際發展援助各領域的貢獻,並表示臺克兩國互為彼此最忠實的盟友。

本論壇邀請挪威特隆瑟大學-挪威北極圈大學(Universitetet i Tromsø – The Arctic University of Norway)加拿大籍教授Marc Lanteigne(林晏)發表專題演講,他以加拿大與挪威為例,分享北方小型國家的貿易援助模式,強調小國透過規範塑造、利基外交(Niche diplomacy)與多邊合作,在促進弱勢國家經貿能力與永續發展上可發揮關鍵作用。

本論壇第一場次主題為「洞察未來:貿易援助的全球脈動與區域經驗」,中華經濟研究院WTO與RTA中心分析師蘇怡文分析川普對貿易援助的政策及關閉USAID等機構的影響,並建議臺灣以拓展援助範圍、擴大私部門參與作為因應之道。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系教授林月雲與談時表示,臺灣雖不如日本、歐盟可投入大筆資金,惟仍可運用臺灣優勢,例如以高科技結合醫療與農業,並納入私部門資源,以擴大對外援助成效;國合會副秘書長史立軍則與談回應,國合會上(113)年度執行各項合作計畫中,約有52%計畫與貿易援助相關,國合會未來除將持續協助友邦尋求區域市場優勢,發展各項技術合作外,亦將積極參與各項國際多邊合作,以強化貿易援助之成果。

第二場次則聚焦數位與能源轉型下的貿易援助創新,經濟部商業發展署署長蘇文玲指出,數位轉型與AI技術已成全球經濟新動能,臺灣應透過強化數位基礎建設與能力培育,深化貿易援助效能。工研院國際策略發展所資深經理陳宗胤分享,歐盟推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對開發中國家出口貿易造成實質影響,亟需透過技術援助與制度簡化,協助後者提升碳管理與減排能力。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與談時回應,CBAM對開發中國家恐造成傷害,因此保留協商空間相當重要。國合會技術合作處處長顏銘宏與談時,分享國合會如何協助在友邦中小企業發展時降低碳排,也提及國合會目前也思考透過如何透過主權AI,協助友邦把AI技術導入國家各項產業發展中。

《國際開發援助現場》季刊總編輯、國合會副秘書長謝佩芬總結本論壇內容表示,在川普政府調整美國援外政策而引發全球熱議之際,本論壇不僅帶入加拿大、挪威等援助國的觀點,也邀請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等國使節分享夥伴國經驗,國合會期許透過不同觀點的對話,能為臺灣援外工作帶入更多符合國際趨勢的創新作法,以實踐林佳龍部長「經貿外交」理念。

國合會規畫每季舉行一次「國際開發援助現場論壇」,邀請國內外專家探討國際最新援助趨勢。本日論壇影音內容將於下周起上傳至國合會及國圖官網頻道。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