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3 | 中央社
傅雅雯作品《NON-BODY/非身體》亮相波蘭新媒體藝術雙年展
文化部駐德國代表處文化組與德國柏林台灣協會攜手合作,於第21屆波蘭WRO新媒體藝術雙年展(展期5月14日至6月15日),展出旅德臺灣藝術家傅雅雯全新作品《NON-BODY/非身體》。作品以「身體」為主題,深入剖析當今社會與科技如何對身體進行制約與影響,試圖理解現代人的生活困境,探索在科技與社會結構的框架下,個體如何在看不見的束縛中尋求自我表達與生存的空間。
《NON-BODY/非身體》是一場結合數位機械裝置與聲響的現場表演,與臺灣舞蹈家周書毅及西班牙聲響藝術家Daniel Romero Calderón合作,藉由數位機械裝置、舞蹈與聲響的交織,呈現出充滿跨域創作能量的藝術展演。機械裝置象徵社會結構對身體的牽制,舞者穿戴實驗性的彈簧裝置,與裝置間進行拉扯與抗衡,進而演繹出生命的困難與窘境,揭示個體的脆弱與掙扎。觀眾將在不同的場域中,體驗身體如何在各種限制下運動,並感知這些侷限所帶來的深刻意涵。
波蘭新媒體藝術雙年展自1989年創辦,為歐陸最具指標性的展覽之一,持續關注科技如何影響藝術語彙與社會文化結構。今年雙年展以「感受」(Qualia)為主題,展示21件全新的藝術作品,跨越流派的界限,邀請觀眾重新審視當代媒體藝術與自身感知之間的關係,傅雅雯《NON-BODY/非身體》以社會動盪為創作契機,結合現場裝置與展演,探索其中的張力關係,巧妙呼應大展主題。
駐德國代表處文化組表示,繼德國柏林世界文化之家(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HKW)舉辦的「Musafiri:旅行者與訪客」大展,展出宜德思・盧信與致穎作品後,慕尼黑藝術之家(Haus der Kunst)也展出鄭淑麗的回顧展《KI$$ KI$$》。本次傅雅雯受邀參展,不僅是對其多年創作經歷的肯定,更為臺灣與波蘭藝術界架起了難得的跨國合作橋樑,作品於波蘭展演後,7月前往德國柏林聖伊莉莎白教堂(St. Elisabeth Kirche),進行2場展演及藝術家座談,延續跨國共製的藝術實踐,進一步促進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
《NON-BODY/非身體》是一場結合數位機械裝置與聲響的現場表演,與臺灣舞蹈家周書毅及西班牙聲響藝術家Daniel Romero Calderón合作,藉由數位機械裝置、舞蹈與聲響的交織,呈現出充滿跨域創作能量的藝術展演。機械裝置象徵社會結構對身體的牽制,舞者穿戴實驗性的彈簧裝置,與裝置間進行拉扯與抗衡,進而演繹出生命的困難與窘境,揭示個體的脆弱與掙扎。觀眾將在不同的場域中,體驗身體如何在各種限制下運動,並感知這些侷限所帶來的深刻意涵。
波蘭新媒體藝術雙年展自1989年創辦,為歐陸最具指標性的展覽之一,持續關注科技如何影響藝術語彙與社會文化結構。今年雙年展以「感受」(Qualia)為主題,展示21件全新的藝術作品,跨越流派的界限,邀請觀眾重新審視當代媒體藝術與自身感知之間的關係,傅雅雯《NON-BODY/非身體》以社會動盪為創作契機,結合現場裝置與展演,探索其中的張力關係,巧妙呼應大展主題。
駐德國代表處文化組表示,繼德國柏林世界文化之家(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HKW)舉辦的「Musafiri:旅行者與訪客」大展,展出宜德思・盧信與致穎作品後,慕尼黑藝術之家(Haus der Kunst)也展出鄭淑麗的回顧展《KI$$ KI$$》。本次傅雅雯受邀參展,不僅是對其多年創作經歷的肯定,更為臺灣與波蘭藝術界架起了難得的跨國合作橋樑,作品於波蘭展演後,7月前往德國柏林聖伊莉莎白教堂(St. Elisabeth Kirche),進行2場展演及藝術家座談,延續跨國共製的藝術實踐,進一步促進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
最新生活新聞
-
-
懶人救星還是荷包殺手?廚餘機優缺點大公開
(28 分鐘前) -
「中華鯤鵬會」借校園宣傳統戰 台大:主辦單位已取消活動
(32 分鐘前) -
中原大學緊急醫療救護社榮獲教育部「青志獎」 總統親自接見表揚
(32 分鐘前) -
竹市寵物市集5/17-5/18登場 免費百名晶片+疫苗施打守護毛孩健康
(36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