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2° / 22° )
氣象
2025-05-14 | 中央社

川普關稅增企業營運風險,KPMG:企業應靈活管理「營運資本」

美國政府的對等關稅新政對全球的貿易體系造成莫大的衝擊,企業必須有所作為才能強化韌性,在這波供應鏈的風暴中站穩腳步。企業主管一般在思索如何提高經營績效時,最先浮現的經常是增加獲利方面的想法。企業內部的KPI,也因此經常是以營收成長、成本節約或特定獲利指標的增加為依歸:以追求損益表上的表現為目標。然而,要達成以上的目標,經常牽涉新市場、新產品的開發、銷量或售價的提升、採購成本或作業流程的檢討精進、甚至對製程的投資或改良,難度非常高,也需要較長時間來規劃與執行,並非一蹴可幾。另一個常為人忽略但門檻較低的營運績效提升的方法,是減少企業日常運作中使用的「營運資本」(Working Capital);假設在相同的營業規模和獲利狀況下,如果一家企業能以較低的資金規模運作,就能為股東帶來更好的投資報酬。

究竟什麼是「營運資本」?企業的運作需要投入資本,也就是「開公司需要本錢」,這個本錢主要有兩種用途:第一種是用來買土地,或建廠房、買機器設備等資本財而成為「靜態」的「固定資本」。土地和資本財在購入並使用之後,除非遭遇重大的狀況,否則不會輕易地處分或大幅更動。而另一個則是用來購料、備貨、放帳週轉之用而成為「動態」的「營運資本」。營運資本在企業的日常運作中,會不斷地改變其存在的樣態。以製造業為例,營運資本依序先以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的狀態存在,然後在成品出貨後轉變成應收帳款,最後客戶支付貨款後,又還原成其原始的樣貌—現金,準備投入於下次的原料採購中,周而復始。一家企業營運資本的規模可由其資產負債表上科目概算而得,大約是將營運相關的現金部位、應收帳款與存貨合計後,扣除應付帳款的差額,亦即「淨營運流動資產」。由於其具備在企業內外部循環流動的特性,因此又稱作「流動資本」(Running Capital)—這個別名似乎更能生動表達營運資本動態的特性。

如何衡量「營運資本」的運用效率呢?古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衡量績效上,經常會將不同企業間的相同數值加以比較,以了解相對績效的好壞,並分析績效領先者的特質並學習。但必須注意,因行業不同,營運的先天環境也不同,選擇相同產業內的企業比較才有意義。例如,一片半導體晶圓可能要歷經十幾週的繁複製程才能完工,而成衣的產製則通常僅需十幾天,單就積存在製造流程中的存貨金額而言,這兩個產業就有天壤之別,也因而對營運資本的需求相去甚遠。以下有兩項常用的指標能協助企業簡單評估自身的營運資本使用效率與產業平均或主要競爭者的差異:一、營運資本週轉率:營業收入÷營運資本營運資本週轉率可概略解釋為:在一段時間內,企業的營運資本歷經了幾次的循環。次數愈高,代表同一套資金週轉創造的營收愈多,企業資金的運作效率愈高。依2024年台灣上市櫃企業的財務報表,若排除金融服務業,全體上市櫃企業當年度的營運資本週轉率的中位數約1.8。然因國內利率長期處於低檔,現金持有成本較低,上市櫃企業的流動資產中包含不少非營運所需的銀行存款,導致前述週轉率或有低估的可能。

二、現金轉換週期又稱為CCC(Cash Conversion Cycle)。CCC是較營運資本週轉率更進一步的資訊,需先掌握營運資本組成中分項的週轉率才能計算得出。現金轉換週期代表企業自支出現金購買營運所需的原材料、服務等,歷經成品銷售並形成應收帳款後,至最終自客戶手中收到現金為止所花費的時間,通常以天數來表達。依2024年台灣上市櫃企業公布的財務數據,若不計金融服務業,上市櫃企業當年度的CCC中位數推估約140天。

「營運資本」的運用狀況如何影響績效呢?可先由企業的營業成本做為概估的基礎。相較於營業收入,在一般狀況下,營業成本更貼近於實際在營運循環中流動的資本。從2024年台灣上市櫃企業公布的財務數據可知,如排除金融服務業,全體企業的年營業成本中位數約新台幣18億元,而前四分之一位數企業的營業成本則高達59億元。如果企業能在應付帳款、應收帳款及存貨管理上加以檢討改善,假設CCC能縮短10天,依前述中位數為基礎估算,可能減少投入的營運資本就分別達約5千萬元及1億6千萬元。若CCC能再更進一步縮短,創造的節約將更為可觀。節約下來的營運資本,在其他條件不變下,將會以現金的型態逐漸累積在企業的現金帳戶內,增強企業的財務韌性,更可做為資本支出、發放股利或退還股本之用。由於使用的營運資本更少,往後的股東報酬率、資產報酬率皆得以提升。若企業是以融資方式支應部分的營運資本需求,則資本需求降低亦將連帶減少利息支出。

企業要提高營運效率,通常最先想到的是改善損益表上的表現,卻經常忽略了另一張成績單—資產負債表的重要性。先從相對單純的營運資本管理著手,之後再考慮較複雜的營收成長與成本檢討,似更事半功倍。良好的營運資本管理不僅能提高資金的運用效率,更能透過對應收帳款、存貨及應付帳款的系統性與持續性的監督來避免潛在的重大損失,譬如呆帳、存貨久滯及採購弊端等潛在問題的發生。從我國上市櫃公司的營運資分析資料來看,有不少企業的營運資本使用效率仍有改善的空間,絕對值得企業主管們投注時間與資源來檢討、改善。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